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沙子呷:扎根于深山,为导弹“筑巢”
来源: 本报记者 丛蓉 实习生 祝雅屏 发布日期:2021-08-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沙子呷。 本人供图

    为导弹“筑巢”18年,中国火箭军某工程旅彝族营长沙子呷却说他从未亲眼见过导弹的容貌。“在电视、网络上看到导弹腾空而起的时候,才知道导弹是长这样的,原来我们是在为它安家。”

    沙子呷,1985年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个土生土长的彝族人。红军长征的故事在大凉山这片热土上流传,从小听着“彝海结盟”故事长大的沙子呷,对党和人民军队有着特殊的向往。17岁那年,沙子呷如愿参军。寨子里有80多户人家,乡亲们走了30多公里的山路,将他送上了北上的运兵车。

    随后,沙子呷来到导弹工程部队,成了一名导弹工程兵。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不会用筷子等问题让这个从深山走出来的彝族青年渐渐有了自卑情绪。“来到连队的时候,我吃饭用手抓,说话没法交流,闹了不少笑话。”沙子呷说。在连队指导员、班长、战友们的耐心帮助下,几个月后,沙子呷不仅学会用普通话和战友交流,对于水平梁、进尺等施工术语也掌握得滚瓜烂熟。

    沙子呷名字里的“呷”,在彝语中是英雄的意思。从战“老虎口”到“战塌方段”,从“拼命工兵”到“标兵营长”,本想“到山外见见世面”的沙子呷却扎根于一座又一座大山,活成了战士们眼中的“铁人”。

    2003年9月的一天,沙子呷所在班组受领紧急拆模任务。在拆模的过程中,侧墙处一块松动的钢模板突然倒下,上百斤的模板砸中了他的右脚,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右脚三根脚趾骨断裂,至今还留着伤疤。“再辛苦、再危险的工作,也总要有人做。”沙子呷说。

    “宁可脱掉几层皮,不让导弹等阵地。”这是沙子呷的承诺,更是一代代导弹工程兵的“硬核”承诺。

    有一年,还是代理排长的沙子呷带队转战高原,和战友们顶风冒雪挺进大西北“生命禁区”。缺氧的环境让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入阵地后,沙子呷每天第一个进洞,最后一个压阵归营。最终,他们铸就了一项优质工程,同时也创下三项高原寒区施工纪录。

    2014年6月,沙子呷所在连队受领某工程建设任务。面对超大跨度、超高断面的作业面,沙子呷带领战士们钻进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的作业面,攀爬在满是钢筋断刺的高空铁网间,鏖战3天3夜,吃住都在上面,最终攻克难题。

    2018年,沙子呷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决心把基层战友的心声带到会上去。

    第一次参会,沙子呷带去的建议是:延长四级军士长服役年限。他始终忘不了,当年老班长程鹏飞离队时留下的话:“这身军装,我穿了16年,都快成为我身上的皮肤了。揭去皮肤的滋味,疼啊!”

    从军19载,沙子呷26次战胜塌方,18次担任党员突击队队长,参与10多项国防工程施工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2019年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2020年入选“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我走到今天,是大山给予我的馈赠,组织就是我坚强的靠山。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导弹工程兵,既要把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好,也要为我们火箭军发展壮大,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沙子呷说。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