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学生向着光、追随光,努力成为光——西南民族大学师风师德建设掠影
来源:中国民族报 文静 发布日期:2021-11-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0月29日,西南民族大学举行立德树人奖颁奖仪式。立德树人奖是西南民族大学在人才培养工作领域设置的最高荣誉,旨在进一步弘扬高尚师德,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西南民族大学供图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的生命力,正在于拥有一批学高德劭的教师。西南民族大学自建校以来,就将涵育“大师”视为基本追求,涌现出李安宅、吴泽霖、夏康农、张怡荪、任乃强等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他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铸就了西南民大人笃学力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

  70年来,一代代西南民大人传承师风师德,将立德树人融进血脉,铸就了今日学府的风采。这是来自西南民大三位老师的故事,也是这所高校老中青三代教师的缩影。他们以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证明优秀的大学教师应有的职责,那便是高尚的人格、奋斗的精神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祁和晖

  学高为师 一生只做一件事

  深秋,西南民大校园内一栋居民楼里,82岁的祁和晖正伏案阅读,阳光透过窗外老树斑驳落影。退休14年来,孜孜不倦地思考、研究,依然是她的生活常态。

  “洪水之下,大禹治水昭示命运与共;协和万邦,这是中华文明发展至今的要义。”一开口,这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便引经据典,言辞铿锵。从孔孟之道到国风离骚,这些手边书、案头文,她早已熟稔于心。

  祁和晖从事汉唐文学、文艺理论文化学、巴蜀文化的教学研究近60载,执守三尺讲台45载。她总说,是学生眼里的光,让她不知疲惫。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成才的关键。”作为讲授《中国文学史》的教授,祁和晖善于从古代文学中撷珍,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浸润人心、启迪心智。为了给学生精心选择参考书,她遍览许多高校的文史教材。

  1986年,西南民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开始招生。从那时起,祁和晖便开始为该专业学生授课,喜欢杜甫诗的她,先后推出《诗圣专题》等经典课程。

  “文史不分家,文史要兼修”是她一再对学生强调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任何时代的文学都离不开这个大背景。”秉着一腔赤子情怀,她把屈原忠贞高洁、去国怀乡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学生们感触颇深。

  知人论世,知史论诗,祁和晖循循善诱,声情并茂地勾勒出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脉,也用文学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大道正义,濡染着莘莘学子。

  徜徉于千年文史长河里,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然之气,内化为她处世的君子之风。她不计个人得失,把为学生点灯指路看得重如泰山。

  “没有什么比学生取得成就更让我开心了!让每个学生开出最美的花,这是老师的幸事。”言及满园桃李,她脸上漾起欣慰的笑容。

  退休以后,祁和晖依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奔走。从参与、主持文化研究活动,到献策城市文化景观建设、为“汉服热”等社会现象发声,她始终以学者的视角、人文的情怀观照社会。

  耕耘三尺讲台,守望满园花开。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何为‘己’,何为‘人’?”在西南民大哲学学院《中国哲学》课堂上,段吉福教授从“民胞物与”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侃侃而谈。

  “热爱、专注,严以治学,祁老用行动告诉我们,如何‘站好讲台’。”段吉福说,2016年,在他大学毕业30年的班级聚会上,祁老应学生们的请求,给大家上了一堂50分钟的文学课。“在场所有人无不感慨万千,祁老对中华文化的赤诚之心从未改变,她是我们永远的老师、终生的榜样。”

 

蔡富莲

  以己为范 濡染奋斗底色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西南民大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蔡富莲的人生经历,对学生而言就是勤奋励志的生动“教材”。

  出生于四川大凉山,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蔡富莲成为当年县里唯一一位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从西南民大毕业后,她赴凉山民族师范学校任教,1990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她调入西南民大任教。

  亲身体会过“知识改变命运”,她注重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代启福是她的学生,研究生入学考试失败后,倍感挫败的他去了一家西餐厅打工。得知这一消息,蔡富莲激励他不要放弃理想,还偷偷为他垫付了学费。“我相信自己的学生,也希望他们轻装上阵,寻找自己的光亮。”她说。

  不负师恩,代启福次年考取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此后又取得博士学位,2012年到重庆大学任教。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还要点亮学生的信仰之光。“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我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他们为自己而学,为青年的责任而奋斗。”她说。

  博士生李双华来自云南农村。提及相处三年多的蔡老师,李双华用“亦师亦母亦如友”来形容。

  做学术不仅靠热爱,还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去年12月,李双华和蔡富莲一起生活了一周,集中学术攻关。蔡富莲视力不佳,平日鼻梁上都架着一副1300度的近视眼镜,依然每天工作到深夜。

  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蔡老师对民族文化的深情,对教育的热爱,时时感动和激励着我。”在导师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李双华决定毕业后回云南当老师。“影响更多人,改变更多人,没有比老师这个职业更适合的了。”李双华说。

  对这一选择,蔡富莲倍感欣慰。让各族学生懂得爱国爱家、知恩报恩,回馈社会、造福乡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光发热,这是西南民大所有教师的共同心愿。

  弘扬师德,点亮民大学子的心灵。师德建设的点滴,最终都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西南民大的学子,在底蕴深厚的校园里传承着师魂,正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追梦者和圆梦人。

 

杨胜韬

  仁者爱人 传递正能量

  在西南民大化学与环境学院杨胜韬教授的课上,“段子”不可或缺。学生们常说,这是一场有知识点的脱口秀。

  杨胜韬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3年起受聘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人员,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作为一名“85后”教授,杨胜韬思维活跃,善于用有趣的方式“打开”知识。他把生活中的例子“搬”进课堂、实验室,寓教于乐,也把知识“刻”到学生的脑子里。

  教书,教的是知识,育的是心灵。“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道理要身体力行地来讲。”杨胜韬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心灵的培育。

  “培养热爱生活的人”,这是杨胜韬的愿望,也成为他和学生共同的追求。今年教师节,他提议已经毕业的学生发来一张有幸福感的照片,配一段话记录过去一年的生活。他计划连续收集30年,汇总制作成纪念册。发表论文、实验有新进展、换工作、结婚……教师节当天,微信群里学生们报告工作生活的留言,汇成一串甜蜜的接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今年6月,在学院毕业班“荣校爱校”教育大会上,杨胜韬代表学院向毕业生承诺“终身保修”的发言引发现场热烈掌声。在辅导员禹宝伟看来,有个性又有温度的老师,能让学生感到兴奋、温暖,有归属感。

  禹宝伟曾是杨胜韬的学生,毕业后留校成为辅导员。从师生到同事,禹宝伟认为,正是读书时接受的师德熏陶,擦亮了自己如今的职业底色。

  择一事,终一生。在参加学校举行的最近一届荣休仪式上,一向乐观、爱笑的杨胜韬湿了眼眶。他说,“那是对一位老师的最高肯定,希望我在荣休的时候,也能自豪地说,无悔教师承诺、不辱师德之光!”

  制度监管,模范引领,师德巍巍,桃李芬芳。在西南民大,一代又一代老师坚持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用爱引导学生德业兼修、知行并重。他们让每位学生向着光、追随光,努力成为光。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