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道》带给我们的生态思考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21-11-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生态文学是一种人类进入到现代、后现代社会之后,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文学。叶梅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先知先觉者,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这不仅在于她的脚力雄健,也在她的笔力万钧。收录在《福道》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都可以说是一篇篇的范文,其信息量大,眼光和视角独到,语言富有感染力,带给我们多重的思考和享受。

  这与叶梅丰富的阅历有关,因为她不仅自带土家族文化的天然灵性,也有长期博览群书的厚度,还有多年修炼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现实观照,近年来,她还担任了国家生态环境部特邀观察员,更有独行天下、饱览山河的知行合一的精神。所以,在一篇篇文章中,她才能够集神话传说、史传异闻、民族信仰、现实与未来于一体,带给我们关于生态、关于自然、关于人和土地、关于我们和地球之间的全方位的打量和思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思考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概念,自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处境,以及人与未来的关系。经过一轮轮的哲学思辨,也是由于经历了20世纪后半叶的几十年较为快速的现代化发展与现代性启蒙,特别是在全球化的时代里,供应链全球化、资源能源全球化,这使得人类命运成为一个共同体,因此,作为对环境的深度思考,生态问题已经不啻为文明的一种标尺甚至是文明本身。

  在叶梅的这本散文集《福道》中,我们看到,从小溪到内河,可谓江海河溪相连,海潮江水相通,再到水源污染、环境治理,最后,一条条“绿色血管”步行街与“蓝色血管”互通,古老而又年轻的福州演绎了什么叫做“百通才会促使百业兴旺,政通人和”。内河是大自然的馈赠,步行街道是人类的努力,一种自然、一种人文,自觉地交汇在一起,才是这个有文明也有蒙昧的地球上,属于“生态”的完整意义。叶梅以《福道》这篇提纲挈领的文章,引领了生态散文的新趋向,带有象征和隐喻色彩的书名“福道”,也成为她的这部散文集的一个鲜明主题,那就是,奔着幸福生活的福道走,我们必然地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要和生态保护观念息息相关。

  诚然,从全球范围内看,蓬勃的生态觉悟其实是被深重的生态灾难这个严峻现实所催发的。事实是,全世界几乎所有雪山的雪线都在逐年上升,具体原因至今未明,有说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因为污染造成的臭氧空洞,因为过度开发……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定是人类活动在加剧其形势的恶化。这意味着生态底线在受到威胁。

  可以说,每一场干旱,每一场洪涝灾难,都让人撕心裂肺地领略了生死的熬炼和大自然的残酷威严。灾难作为必要的转化器,终于唤醒了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但这种敬畏之情,岂不是过于功利与现实?人类必须严肃地拷问自己:一定要以血与泪的代价,我们才能够唤醒自己沉睡的生态良知吗?

  于是,叶梅更是以她内心的焦急和深情,去走、去看、去听、去想、去写。在叶梅的这本散文集中,这样的思考闪光而又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也许才是我们人类面对生态时更应该拥有的胸怀。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支撑的生态思考,依然是狭隘的,因为天地万灵,还是围绕着人的命运打转,人类才存在在这个星球上多少个年头呢?!我们流下的所有泪水,仅仅是对自我命运悲怆的廉价感伤,而不触及真实的智慧和文明。这个问题,叶梅深入地观照,并以她的广阔的视野,涵盖了人类之外的自然伦理世界。在她的笔端,森林河流,湿地氧气,不仅仅是自然赐予我们的自然景观与生存依托,还属于所有的生命。这就是叶梅不断地以一种娓娓道来却很急切的观察思考呈现所告诉我们的。

  对自然和生态的尊重,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离不开这种追本溯源、不忘初心的意识,而这确确实实是自然镌刻在我们文化基因里的烙印。叶梅想告诉我们的是,到今天,经济体量已经是世界第二的中国,既不能追求经济上的短视利益,也不会屈从于全球背景下的西方文化,走自己认定的路,就是任何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景象。

  正如长江江心砥石傲然,经历了无数冲刷而屹立如初,才叫做民族的精神砥柱。

  (邱华栋,小说家,诗人,现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有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喘息》等12部作品)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