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乡村美 农民笑——沈阳促进民族乡村“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民族报 安宁宁 发布日期:2021-12-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望着即将成熟的甘蔗,赵德全脸上乐开了花。这时,他才坚信:当初决定培育甘蔗的想法是对的。

  52岁的农民赵德全,早年开过饭店,当过大卡车司机。但长年在外奔波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前几年喜添二孩之后,他便想着回到老家工作。经熟人介绍,他来到沈阳颇有名气的景区——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园(又称“稻梦空间”),希望能在离家近的地方找到工作。

  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居住着锡伯、满、汉等多个民族群众,赵德全的家就在这里。稻梦空间集生态采摘、立体种植养殖、休闲娱乐为一体,主打产品稻田画。最大的稻田画占地约150亩,而且在绘制时用上卫星定位技术。近年来,在专家学者和当地农民的共同努力下,种出的水稻颜色多达10余种。

  谈及初见赵德全时的情景,稻梦空间董事长张爱忠说:“他非常有头脑,而且喜欢琢磨,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先后到广西、山东等地学技术、引品种,愣是把甘蔗在高纬度的沈阳种活了。”

  张爱忠是地道的农民企业家,早年与父亲靠水稻加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他在外地无意间接触到田间画,便下定决心将其引进老家的水稻田,希望能带动村民特别是上年纪的人,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打发时间的同时还能有一份收入。

  说干就干。然而,流转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不仅掏空张爱忠的家底,还让他背上了债务。政府有关部门经过慎重考虑,根据他的申请,及时为他协调了发展资金。这笔资金,对项目的起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稻梦空间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张爱忠说。

  稻梦空间占地千余亩,种植的水稻不打农药,打造原始耕种与鸭蟹立体种植养殖共作的生态稻田。近年来,稻梦空间以“一粒米的成长”为主题,直观呈现水稻从播种、田间管理直至收割加工等过程,吸引大量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了解作物生长,亲近大自然。

  从稻田画观光,到立体种植养殖,再到水稻精深加工,稻梦空间通过多产业融合发展,诠释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法,让乡村变美、产业兴旺。

  “100多名在外打工的农民,在景区里成为服务员、导游和大厨。”张爱忠说,8年来,产业园与周边农民合作发展水稻种植达3万多亩,惠及周边40个村、2000多名农民,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有产业带动,而产业的发展要靠人才。这些年,稻梦空间设立了“农业创客”示范基地,尝试给创业者一方实现梦想的天地。

  赵德全种植甘蔗的想法一步步变成现实,就得益于创客项目的孵化。“减免租金,还帮着策划、推广,可以说我只管种植,其他的都不用我操心。”赵德全高兴地说,如今甘蔗只要上市,不出景区就能卖完,非常受游客欢迎。

  除了甘蔗种植,养鸡、河蟹、葡萄园等10个项目陆续落地稻梦空间。今年初,稻梦空间还邀请一些年轻的画家入住,希望能带动一批艺术家到此创作。

  据介绍,稻梦空间的生态水稻种植,每年可创收近500万元,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了就业、创业、奔小康的梦想。眼下,不远处的民宿也装修完毕,投入使用后可在更大程度上促农增收。

  沈阳市民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市民宗部门坚持把促进民族乡村全面发展摆到重要位置,深化政策资金扶持和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民族乡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林果种植产业和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培育榛子种植、寒富苹果等10多个特色产业项目,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加快民族乡村全面发展。

 

 

 

(编辑:王春雨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