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史铸魂育人 赓续红色血脉——党史学习教育赋能西北民族大学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薛珊 发布日期:2022-01-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核心阅读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71年来,西北民族大学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一代代西北民大人应国家民族之需上下求索,热血报国。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校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以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以实干、拼搏、担当凝聚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图伟业的奋斗之力。

  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打开方式”

西北民族大学举行“石榴花开 同心向党”专场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让我们回望历史,去找寻初心始发的地方,也是从这一课开始,我们的人生画卷渐次展开……我要把每一次奋斗都刻在祖国大地上。”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张启冬在甘肃省大学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演讲大赛上的发言赢得在座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作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学生宣讲团的成员,张启冬说:“党史学习教育,是西北民大学子的必修课。”

  在西北民族大学,教师和学生都是百年党史和红色校史的宣讲者。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登上讲台向广大师生宣讲,强政治重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作为宣讲主力军,依托思政课宣讲“四史”,精心设计“理论热点面对面、民大师生心连心”学习沙龙;专业课教师走下课堂,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让红色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一段精彩视频、一场主题演讲、一首诗歌朗诵,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悟,学生口中的红色党史别样精彩。

  如何找到一种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党史学习教育载体?西北民族大学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红色经典搬上舞台、搬到现场,让学生获得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体验,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新闻传播学院打造话剧《映山红》,通过新颖的舞台形式,把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和高尚品格鲜活地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从第一次排练到首演,我们都在接受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参演学生杨晶涵说。

  2021年6月,红色薪火点亮了校园。“百年风华·宏音颂党”专场音乐会、“百年辉煌·丹青颂党”师生美术创作展、“石榴花开 同心向党”专场文艺晚会让广大师生共同体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革命歌曲、画作、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在百年党史知识竞赛、“最美赞歌献给党”、诵读红色家书、“从南湖红船走来”主题演讲比赛等各式各样的活动中,人人学、竞相学、处处学的新风拂遍校园。

  学习热潮不囿于一方小小天地,西北民族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的阵地和触角不断延伸,由校内走向校外,从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36支小分队近500名各民族师生前往甘肃、新疆、西藏等省区,积极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人民的“大我”之中,将“学史力行”落到实处。

  用党史为青年学子培根铸魂

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开展“聆听‘五老’讲党史颂党恩”主题活动。

  西北民族大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用百年党史滋养青年学子成长,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报国之志,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比赛等方式深入探索,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党的民族工作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开展“百年党史”专题宣讲、“同上一堂党史思政大课”等活动,讲清讲透党史的道理学理哲理,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的党史育人阵地;依托“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的“和德美性”系列课程有机贯通,研讨不同学段讲好党史课的教学方法,在领学习、讲故事、同牵手、共实践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音乐学院教师黄炜、刑延青通过讲授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绣红旗》等,发掘作品的美育内核,通过“讲授、赏析、练习、实践”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了解党史,切身感悟到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艺术作品所承载的精神力量。

  经济学院教师王超通过讲授《一个月的战斗》这本书,向学生们再现了1946年冬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财经战线艰苦卓绝的斗争。“百年党史卷帙浩繁,如何以小切口、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大情怀,是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思考着力点。”王超表示。

  2021年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学生的“六一”过得格外有意义,大家齐聚一堂,聆听“五老”讲党史颂党恩。西北民族大学88岁的老党员马征麟为学生们讲述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建校史及发展史。“五老”们说:“教育是我们党的事业,作为党员教师,更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结合,只有一代胜过一代,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会越来越进步。”

  在学校浓郁的红色文化熏陶下,2021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越来越多各族青年学子选择到基层建功立业。学校2017级本科生里让毕业后,毅然选择到四川省阿坝县贾洛镇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去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把战“疫”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大课堂”

  2021年10月中下旬,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

  当募集抗疫志愿者的消息发出后,大家都争抢着报名。一条条申请“出战”的信息,汇聚成驱散疫情阴霾的青春之光。王泽玉是一名2021级新生,受到学长、学姐的影响,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面对疫情大考,我们一起迎战”。以王泽玉为代表的一批大一新生,第一时间递交入党申请书,用行动践行“请党放心,抗疫有我”的青春担当。

  西北民族大学坚持将“学史力行”与疫情防控工作结合起来。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成立11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84个党员先锋岗,近2500名党员师生化身抗疫战士;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282名医护人员支援兰州核酸采集点,6批1300余名师生志愿者奔赴城关区、榆中县等14个街区乡镇,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党员红”和“志愿红”在战疫一线交相辉映。

  与此同时,课堂从“三尺讲台”移步“云端空间”,学校广大教师以党史学习教育焕发出来的热情,在知识传播的第一线坚守岗位、奉献担当,在线上践初心,在战疫中写好育人文章。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战“疫”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师生创作战“疫”歌曲和舞蹈,以艺抗疫,汇聚守望相助的力量;医学部教师用实际行动为学生诠释“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救死扶伤精神。

  抗疫期间,学校用云端思政唱响战“疫”最强音,组织开设五堂特别的“云端思政大课”,共计76万人次同上抗疫思政课。

  用情用心用力办实事

  2021年10月28日,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会在京召开。西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团队成为受到表彰的集体之一。学校生物医学团队已经在动物血清产业化技术领域攻关多年,相关科研成果转化后,为疫苗研制企业供应了总量70%以上的血清,为我国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研发及大规模生产上市提供了坚实物资保障。

  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是镌刻在西北民大人血脉中的基因。学校的科学研究从来不囿于实验室,为民服务的实践成果始终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学校参与建设军民融合重大项目“‘一带一路’多语言智能处理与人文社会大数据研究中心”,推进“一带一路”特色农产品多语言电商平台建设。“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学校组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研究院”等4个研究机构,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校对口帮扶地甘肃省榆中县的高原夏菜由于多种原因限制,一直未能打通长期稳定的销路。师生组成“高原夏菜产业经济实践调查团队”,通过村庄走访、田间地头勘察、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就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获得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

  办师生之所盼,解师生之所需。学校推进饮食服务模式改革,大幅提升、改善餐饮质量。教职工住宅楼工程竣工,维修加固学生公寓,推进榆中校区征地工作。实施老旧小区提质改造项目,师生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显著改善。推进与地方政府合作,帮助80多名教职工子女顺利入园入学。河南发生洪涝灾害后,学校第一时间给50名河南籍学生发放困难补助5万元。推进校园网络提速降费。推进“一表通办”和“最多跑一次”,实现“师生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让师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温暖……

  一件件实事有温度、有力度,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作出了有力的注脚,也让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学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砥砺奋进迈向新征程

  学校的创建和发展,始终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历久弥新。学校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2021年,在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基础上,《中华民族精神》等课程陆续开课,吸引了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学生们表示要真学实学,把自己锻造成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一年,学校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建设,论证筹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获批国家级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新增19个学位点、13个一流本科专业、21门一流课程。

  全校上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铆足了劲儿,鼓起了奋进的精气神,勇担历史重任,掌握历史主动,切实将学党史、悟思想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实践。

  迈上新征程,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委属高校工作座谈会精神,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使命。更加突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坚定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更加突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完善相关的宣传教育体系、学科专业体系、学术研究体系、实践创新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按照增进共同性方向,在服务面向、办学规模、招生政策、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快转型调整。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引导学生成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

  展望未来,西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邓光玉坚定地表示,“新时代西北民大人心怀‘国之大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建设让党中央放心、各族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的目标勇毅前行。”

  (本文图片均由西北民族大学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