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扎西:致力育种 躬耕高原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来源:中国民族报 记者 丛蓉 实习生 阿乐腾图亚 综合报道 发布日期:2022-01-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尼玛扎西。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供图

  尼玛扎西是西藏农牧科技界第一位藏族博士。2020年9月5日,他在出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55岁。他将生命里35年的光阴奉献给了脚下的青稞地,是当之无愧的“青稞之父”。

  1966年,尼玛扎西出生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扎塘镇杂玉村。在他的记忆里,家里种的粮食永远都不够吃,哥哥不得不辍学,和父亲一起用本地产的陶器到邻县换粮食,才能勉强维持全家的温饱。家境贫寒的尼玛扎西从小便深刻地体会到饥饿带来的痛苦。“希望青稞长得好,产量高,这样家人就不用四处奔走。”他默默许愿。

  上世纪80年代,尼玛扎西考入西北农业大学(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藏农业研究所工作。1992年,他前往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深造一年。1999年,他在中国科学院完成研究生学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什么样的青稞才能籽粒饱满、年年丰收?怎么才能种好青稞?”带着这些疑问,尼玛扎西走上了研究青稞之路。

  青稞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高原地区土壤贫瘠、品种退化,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青稞产量一直不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6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在白朗县成立了青稞培育试验站。建立初期,白天尼玛扎西走村串户,询问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种植技术和青稞品种,晚上来不及赶回县里,就在试验站过夜。他经常日夜守在试验田里,与田野为伴,与青稞为友。经过潜心钻研摸索,他幸运地在白朗县发现了“籽粒、颜色、株高、秸秆韧性都非常好”的青稞苗,他以这株青稞苗为基础,反复试验,最终研发出具有突破性的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从开始选育新品种到通过品种审定,尼玛扎西和他的团队花了20年。

  为了推广“藏青2000”,尼玛扎西跑遍了西藏28个粮食主产县,进行技术指导。他白天带领科研人员在田间地头给农民讲解科学种植技术,晚上挨家挨户了解农户所需所忧。当年,这一新品种推广种植逾10万亩,平均亩产达350公斤,创造了青稞亩产的历史新高。如今,它已成为西藏的青稞主导品种,占青藏高原青稞种植面积的40%以上。

  在尼玛扎西的大力呼吁和推动下,2016年12月,西藏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另外还建立了“青稞栽培育种”“青稞全产业链”两个创新团队和一个院士工作站,成为西藏开展农牧业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优秀科学家的重要平台。

  “以前主要是增产,现在老百姓要增收,就得延长产业链。”尼玛扎西和同事根据国内外青稞研究的发展趋势,首次对西藏青稞的营养品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先后对13份育成品种进行了葡萄糖和蛋白质等含量的测定,证明西藏青稞籽粒中含有较高的葡萄糖。他将目光瞄准青稞系列产品开发,以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短短55年的人生中,尼玛扎西先后主持和组织实施了40多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重大农牧业科技攻关项目,选育青稞新品良种16个,首次实现西藏近30年来青稞品种更新换代和青稞总产达80万吨的历史纪录。2021年6月28日,党中央追授尼玛扎西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