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将至,带你去看古时各民族的“萌趣”童装
来源:中国民族报新媒体部 高新渝 发布日期:2022-01-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月16日,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民族艺术品收藏委员会主办的“百年家风 织绣传承——中国百年儿童服饰及家风物私藏展”在北京银帝艺术馆开幕。展览以富含“虎”元素的传统儿童服饰为展示主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地民间风俗、各民族传统工艺和非遗技艺融入其中,回顾了百余年间中国家庭的生活变迁,以独特视角展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历程。

  

收藏家谭丽在现场向参观者讲解展品工艺细节及背后故事。北京银帝艺术馆供图

  民族刺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出的百余件(套)刺绣收藏品,涵盖了服饰、家居、装饰艺术等多个门类,展现了清代、民国时期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十多个地域,汉、满、蒙古、苗等多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古人刺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通过巧妙绝伦的手工织造技艺,体现了家风传承,折射着古时人们的喜好与追求。

  

  

儿童汉族百家衣。谭丽 供图

  展览展出的各类家用饰品,小到蕴含美好祝福的配饰,如婴儿老虎图案围涎、缂丝小龙袍、清代五毒坎肩;大到体现精湛工艺的床品服饰,如清代打籽百子婴戏图刺绣斜襟服饰、红缎地福禄寿人物纹帷帐、绛紫地麻姑献寿郭子仪祝寿挂帐等,容纳忠孝、亲情等元素,传达了人类最真挚、温馨、柔软、淳朴的美好夙愿,将中华民族对自由、和平、友爱的向往与追求徐徐展现。

  

绛紫地麻姑献寿郭子仪祝寿挂账(高4.53米,宽2.95米)。谭丽 供图

  为期10天的“中国百年儿童服饰及家风物私藏展”展品均来自清代民国服饰藏品民间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民族艺术品收藏委员会副秘书长谭丽的收藏。许多藏品为首次亮相,给参观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再现非遗工艺 文化传承谱新篇

  在展厅前侧,许多参观者在一台纺织机前驻足拍照。坐在纺织机前穿针引线的绣娘,正演示着被称为“中国丝织品活化石”的“缂丝”织技。

 

  “缂丝”又称“刻丝”,是一种极为传统的经纬交织工艺品。它“以梭代笔”,采用“通经断纬”的丝织技艺织成,制作过程繁复而耗时,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人们了解了缂丝的历史和技艺的特点,才能更加明白缂丝技艺为何不能被机器替代,为何我们民族的、传统的手艺需要传承。”谭丽说。

  

展厅内精致可爱的儿童服饰。高新渝摄

  虎年将至,展览除了展出缂丝小龙袍、涎红缎地福禄寿人物纹帷帐等珍贵的缂丝展品,还有不少绣有喜迎虎年新春的藏品亮相。头上戴虎头帽,颈上围虎围涎,肚上系虎肚兜,脚下穿虎头鞋,睡觉枕虎头枕,造型多姿多彩的“虎”元素为展览增添了新的看点。

  

展厅内的各式儿童虎头帽。北京银帝艺术馆供图

  客家肚兜、苗绣围嘴、满族和蒙古族母亲为孩子特制的鞋帽......精巧的花纹和可爱的设计让展览的气氛变得清新活泼。透过这些文物,参观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家庭文明的发展历程,古代各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冀。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道出一段段直抵人心的故事、一个个引人深思的历史瞬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有力物证。

展品中富含“虎”元素的鞋帽及儿童服饰配件。高新渝摄

  寓意功成名就的科考元素荷包、反映忠孝题材的拜寿、代表多子多福的“百子图”、集百家布缝制的百家衣等,这些没有文字的“教科书”,通过图纹传递着文化信息,体现了各民族家长“集虎纳福”的殷殷期盼,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这些古老饰品中,品味中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独特美学价值和精神内涵。

  

展品中蕴含“麒麟”元素的儿童银饰。谭丽 供图

  通过智能纺织+数字化纺织而成的提花织锦面料虎年吉祥物,吸引了前来观展大小朋友们的关注。展览主办方特意从服饰收藏品中挑选老虎图纹,设计以老虎为题材的系列文创产品,以“虎”形象、“虎”故事来迎接虎年的到来。

  

通过智能纺织+数字化纺织而成的提花织锦面料虎年吉祥物。北京银帝艺术馆供图

  中国收藏家协会民族艺术品收藏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恩玮表示,“当前文化产业已呈现出跨界、多元、融合发展态势,因此,融合、协作、拓展已成为民族艺术接轨当下,振兴、发展之共识。"

 

展讯

  百年家风,织绣传承

  Data:2022.01.16-01.26

  

 

  参观时间

  周一至周五:9:30-16:30

  (12:00——13:00除外、节假日除外)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