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12-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太虚:近现代佛教改革的探索者

谢志斌

 

  清末民初,社会剧变,中国佛教也渐显衰败。一批有识之士针砭时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省。中国佛教界高僧和精英居士也顺时而动,以太虚为代表的佛教改革派应运而出。

  太虚,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祖籍浙江崇德(今桐乡市),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生于浙江海宁长安镇,幼时深受笃信佛教的外婆影响。1904年6月,于苏州小九华寺披剃为僧,法名唯心。是年,师父为其取法号太虚。12月,往天童寺依寄禅受具足戒。后于宁波永丰寺、天童寺、慈溪西方寺等听经、阅藏。1908年始,阅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等人著述,与革命党人来往,深刻意识到中国佛教亦须革命。后与圆瑛、栖云等一起辅助寄禅试办新式佛教教育。1910年,于广州狮子林组设佛学精舍,说法著书。1912年,返南京,与仁山等创立佛教协进会,震动佛教界。1913年,太虚公开提出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三大革命”的口号。后因其言行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转入普陀山锡麟禅院闭关两年。1918年,主持在上海创设的“觉社”,开始了有计划的“佛法救世运动”。1920年正式创刊《海潮音》。1922年,于武昌成立佛学院,为中国开办佛学院之始。1937年以后,太虚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吁一致抗日。

  太虚一生致力于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特别是提出“三大革命”口号。“三大革命”是针对当时佛教丛林存在的积弊而提出。教理革命的中心是要革除愚弄世人的鬼神迷信,积极倡导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改善国家社会。教制革命的中心是要改革僧众的生活、组织制度,建立起适应时代需要的住持僧团。教产革命的中心是要变按法派继承寺庙遗产的旧规为十方僧众公有制,并作为供养有德长老、培养青年僧伽、兴办佛教事业之用。教理革命中又以倡导“人生佛教”为核心。

  “人生佛教”主张关注现实,以大乘佛法为人类谋福祉。太虚把“利他”精神贯彻于当时的社会实践中,“人生佛教”提倡“学佛应当去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在《怎样建设人间佛教》等文章中,太虚反复告诫信众门徒:现在国家处在灾难之中,凡是国民都应该出来为救国救民尽一份责任。当有人问他:“你领导新佛教运动,为什么有些学生不住在庙里而从事其他工作呢?”他回答说:“我教育了他们,只要他们能真正为国家为人民谋幸福,比住在庙里好得多。”抗战期间,太虚号召佛门弟子积极投身抗战洪流,自己则率领佛教徒访问团至缅甸、印度、泰国等,联络同教感情,表示抗战的决心,争取国际支持。

  太虚以“人生佛教”思想为基础,为后续佛教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为僧制改革、教育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作出铺垫。

  关于制度变革的重要性,太虚曾说过:“佛法之依托僧制,如人的精神托于身体。”因此,太虚非常重视佛教制度的变革,自称:“我对于三十多年来改进运动的经过,可从好几方面去观察,而以关于僧众寺院制度在理论上和事实上的改进最重要。”太虚认为导致中国佛教机制受到严重腐蚀和败坏的原因、阻碍佛教适应时代的主要是各寺院僧众的制度问题,因此要从僧伽制度、佛寺管理条例和僧伽教育制度等三方面进行革新。

  在僧伽制度方面,太虚于1915年撰写《整理僧伽制度论》,提出重新组织出家僧众的设想,也提出建立佛教正信会来组织在家信众,希望以此推进适应时代的佛教改进运动。太虚深刻意识到寺庙在佛教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改革寺庙制度实践中付诸了很多心血。尤其注重对丛林制度的整顿,使寺庙制度能更适应时代。在僧伽教育制度方面,太虚以为,现代僧教育系统的次第应该包括习律、学教、修证3个阶段。太虚在僧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视僧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升,针对当时僧众文化素质低下,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佛学院——武昌佛学院,以及汉藏教理院,并与当时的闽南佛学院、柏林教理院等有密切往来。

  太虚受到新思想、新学术的洗礼,认识到世界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了广阔高远的世界视野。他面对种种困局,既立足中国,又直面世界,致力于建立多方对话,特别是与西方的基督教徒等对话。

  正是基于对中国佛教的世界性意义的自信,太虚自20世纪20年代即有意组建各国佛教徒的联合组织。1923年7月,佛教世联会正式成立,太虚被选为首任会长。同年10月,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1924年7月,与学界名流、政商耆宿50余人,共同发起在庐山召开“世界佛教联合会”。1928年秋,游历讲学于英、德、法、荷、比、美诸国,发表重要演讲,在巴黎筹设世界佛学苑。1930年3月,在漳州南山寺成立“锡兰留学团”,学习英文以备留学。

  1947年3月17日,太虚于上海玉佛寺圆寂。其著述被整理汇编成《太虚大师全书》,共700余万言,分为四藏二十编。

  太虚作为中国近现代爱国爱教的高僧、佛教改革的开拓者、“人间佛教”的首倡者、世界佛教运动的推动者,其发起的佛教改革运动及其明确提出的改革原则,对持续推动佛教中国化、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转型,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

《中国民族报》(2022年12月20日 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