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的实践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02-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与党同心 与国同行

——新时代四川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探索实践

付真卿

 

  近年来,四川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导”的理念,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庆典,围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法治建设等,强化政治引领、注重文化浸润、突出依法治理、加强典型示范,引导全省宗教界“与党同心、与国同行”,推动宗教领域呈现出互学互鉴、和谐相生、和顺和睦的崭新气象。

   政治引领正方向

  2021年9月29日,四川省宗教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暨“爱国爱教爱家乡”系列活动在成都都江堰市举行。这项活动发起于2019年国庆前,当时7个全省性宗教团体联合发出倡议,拉开了“爱国爱教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省7所宗教院校、30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每年在国庆前夕举行一次集中统一升国旗、唱国歌仪式。鲜艳的国旗红,已经成为全省各宗教活动场所中不可或缺的颜色。

  近年来,四川省强化政治引领。四川省委制定实施常态化联系代表人士工作制度,健全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与宗教界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省委主要领导带头垂范,带动30余名省领导和省市县52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与7000余名宗教界代表人士结成对子、经常联系,把广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四川省不断完善全省宗教界代表人士信息库,建立起宗教界后备人才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台账。充分发挥宗教院校主渠道作用,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教育体系,建立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文化浸润增自信

  2021年5月,一部名为《一百零八》的电影在国内上映。电影讲述了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德阳罗汉寺把寺院变产院、把禅床变产床,让108名婴儿平安出生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现了四川宗教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出成果。

  近年来,四川省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作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重要内容。在全省宗教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工程,连续举办“宗教与中华文化”研讨会和宗教界人士“中华文化”研修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在宗教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各宗教不断充实中华文化的当代内涵。制定实施《在宗教界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编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口袋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开展以党史为主的“四史”学习教育,注重对宗教界先贤、宗教遗迹中与革命文化相关内容的挖掘和宣传,广泛开展“宗教人士说宗教事”和“重走红色路线、弘扬革命文化”活动,用红色文化涵养爱国爱教精神。

  通过文化浸润,宗教界更加深度认同并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文化基因,树牢正信正念正行的精神力量,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法治保障促和谐

  近年来,四川省始终把强化法治建设作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重要保障,支持引导宗教界带头守法遵规、全面从严治教,切实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引导宗教健康传承。

  全省“八五”普法规划中,正式将宗教界普法教育纳入,通过“国家宪法日”“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学经前学法”“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等活动,加大普法教育力度。修订出台《四川省宗教事务条例》,培养“法律明白人”1629人,在宗教活动场所建立法治宣传栏899个、法律图书角785个,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722个,累计开展法治宣传4400多场次,编发普法读物和法治宣传用品53.5万余册,在全省宗教领域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全省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及时修订完善团体章程和内部规章制度,提高内部事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宗教团体班子及成员实行年终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加强教风建设,对违反教规教义、败坏戒律教风的予以惩戒,以良好风范团结引领广大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

  政治引领、文化浸润、法治保障,一系列积极务实举措,推动四川省宗教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在这个过程中,全省宗教界积极发挥“奉献社会、仁善爱民”作用,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示范典型。

  近年来,四川省宗教界积极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110余个,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主动参与和开展扶危济困、捐资助学、保护生态等公益慈善活动,捐助资金累计达1亿元以上,贡献了四川宗教界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民族报》(2022年1月11日 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