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代表委员热议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雪娥 发布日期:2022-03-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站在新起点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随着内蒙古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的改善,来此栖息的天鹅逐年增多。 高晓龙摄

 

  过去一年,内蒙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区87%的面积被划入限制开发区域,51%的面积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实现“双提高”。

  “我们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努力走高质量养殖之路,已形成了集种植、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介绍,在科尔沁草原深处,嘎查村委会带领牧民们成立养牛合作社,通过实施草畜平衡,将草原放牧与舍饲圈养相结合,逐步降低草场载畜量,恢复草原生态。吴云波说,现在嘎查的草越来越高、越来越绿,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兴旺。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国琴针对该村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以前常年是“地不打粮、沙子埋房”,村民生活拮据的状况,多年来带领村民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全村共有林地19万亩,林草植被综合覆盖率达到90%。“树多了,山绿了,村民吃上‘生态饭’,致富的门路也打开了。”李国琴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西藏最突出的优势,保护好西藏的绿水青山,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是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林芝市委书记敖刘全表示,近年来,林芝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打好污染防治战,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以践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实际行动展现责任担当。

  说起自己的家乡,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党委书记雷燕琴一脸自豪:“山清水秀、世外桃源,家乡的美不输其他地方!”樟坪畲族乡境内群山起伏、林海莽莽。乡里立足山区兴旅游、跳出山外办工业,蹚出一条“金山银山垒园区、绿水青山留畲乡”的绿色发展道路。

  既要留住生态财富,又要改变山乡的落后面貌。雷燕琴认为,要进一步压实各级林长、河长、湖长职责,夯实职责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生态管护机制;同时,要强化村民主体责任意识,推动村民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唱好主角,让畲乡更绿、更富、更美。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天柱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袁昌选介绍,近年来,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使绿色成为贵州最亮丽的底色。“森林覆盖率从10年前的47%提高到62.12%。累计选聘的18.28万名生态护林员守护在贵州的山林间,生态屏障越守越牢,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袁昌选说,贵州的“绿色颜值”正源源不断变成“富民价值”,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2、多举措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论是系统治理,还是科学推进,最终是为了更好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西藏拉萨柳东大桥是亚洲第一座以日光为主题的正圆形矮塔斜拉桥,在桥梁设计上结合了拉萨地域文化特色,采用薄膜太阳能系统为大桥的夜景照明供应电力。李洲摄

 

  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丰富的河流资源塑造了“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建军表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当前自然保护地建设面临法律法规滞后、补偿标准低、生态保护与原住居民生存发展矛盾日益尖锐、执法机制不顺等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尽快统筹解决。”陈建军说。

  他建议国家层面尽快修订出台自然保护地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建设要求,完善执法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在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中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生态补偿、人工商品林赎买等,完善生态护林员制度并延伸到自然保护地内原住居民;逐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建立公益林差异化补偿机制,逐年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实现公益林优质优价补偿。

  宁夏六盘山是国家“三区四带”黄河重点生态区重要单元、“两屏三带”重要节点、黄土高原西部的“水塔”“绿岛”和物种基因库,黄河主要支流泾河、清水河和渭河支流葫芦河的发源地。六盘山的生态建设保护,护佑着宁南、定西、陇东、关中地区生态安全和黄河安澜,关系着陕甘宁18个县(市、区)800多万人长期饮水安全,其生态方位、生态定位、生态地位决定了固原在宁夏乃至西北地区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六盘山生态功能区恢复建设和持续保护,对进一步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下游数百万群众饮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说,建立六盘山跨省区生态补偿机制,打造六盘山生态保护示范区,是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契合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也是落实国家有关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举措。

  “青海省作为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区域,生态地位重要,生态责任重大。”全国政协常委、民革青海省委主委马志伟建议,打破传统空间概念和体制格局,以青海全域为空间,创建国家生态特区,并将生态特区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建设区、绿色发展区,支持打造以集成协同和原真完整为目标的生态保护区,以科学治理和系统施策为原则的生态建设区,以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绿色经济体系为核心的绿色发展区,实行分区施策,为探索实现人的充分发展与生态系统的自觉和谐统一作出示范。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2021年4月,《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正式出台。针对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的难度量、难变现、难交易的共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建议,将贵州和青海纳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省份,开展先行先试工作;并提出加快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应用,加强顶层设计和试点工作指导,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和成功案例总结的建议,为各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可推广的经验。

  3、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贵州省威宁县平箐光伏电站和大海子风电场。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总书记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于包头这样的工业城市来说,这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重大历史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包头市委书记孟凡利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全力做深做细做实新能源生产及消纳、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重点工作,努力把包头建设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先锋城市、模范城市。”

  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调节器和敏感区,又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具有排放总量低、能源结构低碳化成效显著、应对气候变化试点示范格局基本形成等明显优势。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主委张周平建议,支持青海率先实现碳达峰,率先谋划建设碳中和先行示范省,通过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载体支持青海发展碳汇经济,建设国家重大储能示范项目,完善储能进入电力市场的机制,充分利用青海在水电储能工厂、抽水蓄能、太阳能储热、电化学储能等方面已经形成的多元发展格局优势,打造国家级储能应用示范区,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扣减的具体措施细则,为促进能源原料精细加工利用提供政策支持。

  云南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交汇点,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前沿。“云南能源既可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又能西接西藏连西北,具有建设区域能源枢纽的有利条件,能够有效助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高峰说。

  高峰建议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谐共赢、利益共享的发展新机制;支持云南拓展区域能源合作空间,支持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互通互济,支持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水电站在云南建设电网接入系统;推动“藏电入滇”网架落地云南,利用云南“西电东送”网架和通道能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支持云南加快开发周边国家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能源枢纽辐射中心。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从基于自然禀赋的能源开发利用,走向基于技术创新的新能源开发利用,需要社会努力、企业尽力、人人出力。

  “用绿氢替代煤制氢作为化工原料,既可以降碳,还可以扩大建设容量。”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业务主管方敏等建议大力发展绿氢产业,在宁夏吴忠设立示范区,采取一事一议给予立项支持;在示范区设立国家级实验室,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形成行业标准;对参与机构给予政策鼓励、科研奖励、人才支撑,利用本地风光电就地制造绿氢,为实现“双碳”提供多样化路径。

  科学统计碳排放数据,是推动降碳的有力支撑。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建议,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碳账户机制,参照现有全国和试点省份碳市场、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出台企事业单位碳账户管理办法,完善省、市、县、乡多级碳管理体系,同时在碳账户机制中认可绿色电力消费的减排贡献。

  “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测评体系,量化激励居民的低碳行为,建设居民低碳行为的量化标记及激励平台,打造居民碳中和指数平台,进而为国家提供碳中和有效规划,差异性布局相关产业。”全国人大代表、玉蝶控股集团董事长罗鹏表示,让居民成为“双碳”战略生力军,也是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的要求。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