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传染病的方法有很多,接种疫苗是其中既经济又有效的一种。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32.95亿剂次。多项研究表明,新冠疫苗能显著降低感染者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因此,我们要对疫苗在抗击疫情中的积极作用抱有信心。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肆虐,疫苗接种再次引发人们关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是导致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这令人十分痛心。有学者统计了近期部分亚洲国家80岁以上高龄人口两针新冠疫苗接种率,日本高达98%,新加坡为94%,韩国也超过90%。相比而言,我国内地60岁以上人群两针接种率为80%,与上述国家的数值还有一定差距。于是,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新冠疫苗接种率,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已经积极行动,呼吁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尽快完成接种。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老年人疫苗接种这件好事办好?
理论和经验都表明,有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始终是疫情中最脆弱的一个群体。因此,许多国家都把老年人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的优先人群。南美洲的智利就是按照年龄组,从长者开始接种,然后才是年轻人。71岁的智利前总统皮涅拉在2021年2月12日公开接种中国新冠疫苗,是该国继第一批(90岁以上)、第二批(80岁至90岁)之后的第三批接种者。鉴于当前我国情况,要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
这里所说的积极稳妥有两个内涵,一是尽可能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二是尽可能减少接种过程中的严重异常反应事件。自国产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以来,各地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总体上有力有序。其中,以全人群全程接种覆盖率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地方理解和掌握。要把这两个内涵尽可能统一起来,可以考虑用“接种率/严重异常反应率”的新指标来考核各地工作。
一方面,鼓励地方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措施,科学引导老年人应接尽接;另一方面,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接种,对身体条件确实不适合接种的老年人要妥善对待,尤其是防止滋生新的社会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加大监测和监督力度,防止善意的政策在个别地方执行走偏。这样做的出发点也是为了人民健康,即最大限度减少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人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特别是对于那些救治能力弱的地方而言,更需要有这样的底线思维,以防范社会稳定风险。
诚如钟南山院士所说,在人与病毒的斗争中,最高的人权就是人的生命,是健康的生命。因此,我们在疫情防控中既要有整体思维,又要有个体关怀,难度不可谓不大。希望鼓励疫苗加强接种策略能够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保护好老年人,也保护好每一个人。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