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东实践访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张科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04-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问: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广东开展民族工作有哪些具体目标和举措?

  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将从五个方面奋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

  一是统筹推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大团结。把各民族共同奋斗取得的广东改革发展成就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纳入干部教育、列入干部理论学习规划,纳入社会教育、持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平台,将互联网平台建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阵地,广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

  二是进一步推动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做好广东答卷。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制定《广东省全面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继续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在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产业布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服务质量推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项目落地见效为抓手,用好各类帮扶机制;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压实省、市、县三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加强部门和上下协调沟通,共同推动民族地区融入大局;以乡村振兴为重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展示广东特色。制定《广东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行动方案》,推广广州、深圳、东莞等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示范城市的经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继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街道(乡镇)、进社区(村)、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深入推进产业合作、人才支援、劳务协作等工作,建设一批管长远的项目,支持受援地高质量发展;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方面,增加教育、智力、文化帮扶项目的比重,提升民族团结的社会效益,加强援受两地各族群众之间的往来。创新开展促进粤港澳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

  四是进一步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治理水平。梳理现有政策法规,稳慎调整完善有关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维护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有效应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在民族领域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意识形态问题,守好意识形态“南大门”。

  五是进一步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势资源,打造广东品牌。广东毗邻港澳、侨乡众多,积极发挥地缘、血缘、族缘、文化同根等优势,以及民族社团、代表人士的作用,加强同港澳台及海外侨胞的交往交流交融,画好中华民族最大同心圆;发挥岭南文化开放、包容等优势,促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实现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把广东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地。

  问: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广东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我们将抓住七项重点任务,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积极运用南粤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资源、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如南越王、冼夫人及揭猛等历史人物故事,挖掘其维护统一、护国佑民的文化内涵。弘扬革命文化,发扬和传承中共三大会址、农民运动讲习所、东江纵队、南方工委等红色文化基因,团结教育全省各族群众。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伟大建党精神,发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广东精神,不断提振全省各族群众的精气神。

  二是加强理论研究。各有关高校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调整研究机构和研究方向,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推进建设一批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省社科基金、青年骨干学者培养和重大人才培养工程中给予倾斜支持。按照中央有关部门统筹部署,做好广东省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和港澳台侨交往交流交融史有关纂修工程等工作,推出一批有价值、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三是深化教育实践。加强干部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团校(青年政治学院)的课程体系和培训内容。加强国民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建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多维一体的教学体系。加强社会教育,各部门分级分类加强对新闻媒体、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社会深入人心。

  四是创设宣传载体。充分发挥各类主流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党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增进“五个认同”。运用主流媒体和互联网,推进“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运用人文景观、传统节庆、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载体加强主题宣传。通过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学校、教育基地,加强宣传辐射。

  五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其提升职业技能、融入城市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是办好体育文化平台。今年,将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举办第七届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通过举办运动会,引导各族群众以传统体育文化为纽带,增进了解与友谊。

  七是打造旅游观光品牌。推动《清远市“三连一阳”地区旅游产业规划》落地见效,以韶关丹霞机场开通及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打造连结北部生态发展区民族“三县五乡”的“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项目,支持全省民族地区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文体农旅融合产业,吸引海内外各族同胞前来观光旅游,亲身感受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问:面对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群体,广东将如何构建“互嵌式”社会,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答:广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城市的企业、社区、学校。我们将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创新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是发挥城市的服务载体作用。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依托民政、综治等工作平台,实现全链条服务管理。

  二是发挥企业的就业载体作用。在少数民族集中务工的企业,通过混班工作、加强技能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与厂规厂纪、安全生产教育相结合等举措,有效促进各族员工交流凝聚。在少数民族分散务工的企业,通过举办欢乐嘉年华、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设培训课程、举办技能大赛、开展新老员工“结对子、共成长”活动,促进各族员工团结互助。

  三是发挥学校的教育载体作用。在各级各类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进步为重点,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推广西藏班、新疆班学生与本地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混合就餐的教育管理模式,实现西藏班、新疆班学生与本地学生、家庭之间结对互帮互学全覆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

  四是发挥社区的生活载体作用。组织各民族群众及志愿者参与社区的共建共管,通过举办群众性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系列活动,建设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民族之家”。

  五是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平台载体作用。进一步加强相关社团建设,鼓励社团参与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拓宽城市民族工作渠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添砖加瓦。

  (本版文字图片由广东省民族宗教委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