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流沙千年望敦煌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日期:2022-05-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流沙不语,一眼千年。

    古老的旋律在莫高窟汇成千古绝唱,穿过历史长河留存至今。绵延一千多年的敦煌文化多元灿烂,享誉全球。

    敦煌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对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新时代如何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到敦煌,包括洞窟在内的佛教艺术体系也随之传了过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不同文化在敦煌不断交融、结晶。

    莫高窟现存彩塑2000多身,从十六国时期的北凉一直到清代,外来佛教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为了具有敦煌艺术特色的彩塑艺术。

    千年的不断营造还为莫高窟留下了45000平方米的壁画,其中以“飞天”最为出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飞天舞,就来源于壁画中的飞天形象。

    自明朝开始,莫高窟逐渐被遗弃。风吹沙侵、阳光暴晒再加上人为的破坏,让莫高窟变得残破不堪。窟内的典籍书画也不断被瓜分割裂。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代代守护者的努力下,莫高窟重新焕发出了生命的光彩。1987年,因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条标准,莫高窟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古老的敦煌艺术正以多种方式走出石窟、走向世界。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