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六盘水市“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解读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孙文振 发布日期:2022-06-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经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批复,《六盘水市“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印发。《规划》共十一章41节,提出了8个方面重点任务。六盘水市民宗委相关负责人日前对《规划》编制的背景、发展目标、重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解读。

  《规划》编制的背景

  “十三五”时期,六盘水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全力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力量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推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巩固和发展,为六盘水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六盘水市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期,也是全市各族人民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六盘水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科学编制了“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力量,团结一心扎实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规划》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心、携手奋进,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规划》提出了7项具体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完备、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迈开新步伐、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出丰硕成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再上新台阶、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

  为确保这些发展目标顺利实现,《规划》提出了8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对民族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加强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民族工作部门能力建设。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善工作体系、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完善监督体系。三是推动民族地区迈向现代化。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创新驱动、民族文化产业。四是促进各民族共创共享美好生活。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构建高质量现代基础设施运行体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化自然人文生态环境。五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尚。六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丰富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开创民族地区开放合作新格局等。七是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引领。八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规划》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六盘水市将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民宗委兼职委员制在《规划》实施中的职能,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定期研究部署推进实施工作,确保任务如期完成。二是加强与其他部门、地区沟通,共同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充分用好用活国家、省和市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落实《规划》提出的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为《规划》实施提供政策环境保障。三是加强《规划》的宣传解读,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介绍《规划》描绘的蓝图,充分调动全市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和推动《规划》实施。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