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对敦煌石窟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族报 陈凯源 发布日期:2022-06-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包括莫高窟、东西千佛洞、五个庙石窟和榆林窟的敦煌石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文化圣地。唐代高僧玄奘,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僧人之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玄奘西行取经曾经过瓜州,取经东归时曾在敦煌作过短暂停留。尽管现存史料没有任何有关玄奘在敦煌活动的记载,但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和藏经洞中保存的文献可发现,玄奘及其所代表的中原佛教文化对敦煌石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莫高窟第148窟《药师经变画》。

  唐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始西行天竺求法之路。在印度经过十余年的求法和游历生活后,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携大量佛教经典、圣像和佛舍利返回长安。而后在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代皇帝的支持下,玄奘在长安开始译经事业。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共计翻译75部、1335卷佛经,其译经数量巨大,质量上乘,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玄奘所译传的唯识学对中国化佛教宗派唯识宗的创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而玄奘的唯识学思想在敦煌亦有传播。据敦煌藏经洞文献记载,在长安学习唯识学的僧人昙旷、乘恩等在8世纪后相继从长安到敦煌,继续撰述、阐发以及弘扬唯识学说。敦煌藏经洞中保存有百余卷玄奘翻译的唯识学经典《瑜伽师地论》及相关文献,可见玄奘及其唯识学思想在敦煌具有一定影响力。

  敦煌石窟中保存有不少依据玄奘所译经典绘制的壁画,如依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绘制的药师经变画,据《天请问经》绘制的天请问经变画,据《十一面神咒心经》绘制的十一面观音经变画,据《不空罥索神咒心经》绘制的不空罥索观音经变画,据《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绘制的十六罗汉图。这些根据玄奘所译经典绘制而成的经变画从盛唐开始出现,并持续在中唐、晚唐、五代及宋代时期建造的洞窟中流行,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延续与发展有很大影响。

  除这些经变画外,敦煌石窟西夏时期的洞窟中,还发现了6幅《玄奘取经图》,画面主要由僧人、猴行者和马3个构图要素组成,表现了唐僧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历程。也有学者认为,榆林窟第29窟北壁东侧水月观音图下方的画面应该为佛教故事画,而不是《玄奘取经图》。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中对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多有记载,他西行路过瓜州时得到地方官吏和民众的帮助,因此留下了一段广泛流传的故事。画师们发挥艺术想象力,将这段故事绘为壁画。古代西行求经的僧人不少,玄奘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这些西行取经图像实际上是以玄奘为代表的求法僧人的一个缩影,是目前我国最早的以壁画形式出现的唐代僧人取经图。

东千佛洞第2窟《玄奘取经图》

  在敦煌石窟中,《玄奘取经图》并非一个独立的画面,而是作为水月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和普贤菩萨经变画中的局部出现的。这与玄奘的观音信仰以及他在途经瓜州时发生的故事有关。据《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故三藏法师玄奘行状》等文献记载,玄奘西行在出玉门关以及穿越莫贺延碛遇险时,曾多次念诵观音名号以求护佑,可见观音菩萨信仰是他西行路上的重要精神支柱。而他取经归来后,也翻译出多部观音信仰的经典。

榆林窟第3窟《玄奘取经图》

  敦煌石窟中玄奘西行取经求法图像的出现是在西夏时期,这与新一轮求法和译经热潮兴起的背景有关,《玄奘取经图》传递出当时人们对往来于丝路上取经求法僧人的赞颂和尊崇。6幅《玄奘取经图》中,有5幅中的玄奘是中原人士的模样,而榆林窟第3窟玄奘的面貌近乎西域人,颇令人费解,也许它出自西域画家之手,画惯了西域人的相貌。这也印证了当时中原与西域地区佛教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作者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民族报》(2022年6月14日 8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