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奋力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晓英 发布日期:2022-06-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我们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一家人,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团结进步。”“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2016年、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青海考察,对青海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殷殷嘱托催人奋勇前进!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

  青海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政治引领,建立四级党委书记负总责的领导体制,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纲要和意见,在全国开创了党委总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先例,形成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党政军民齐抓共建的大创建格局。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青海省调整成立省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书记、省长“双组长”制的工作领导机构,充实成员单位,确保创建工作始终高位推进。

  在西宁,各级党委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主导发展与和谐的核心;在海北藏族自治州,以制度的形式保障党在民族工作中的领导;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党的领导下,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踔厉奋发,共同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更加团结一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画出最大同心圆

  西宁市城北区朝阳街道祁连路西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在这里,“红马甲”志愿服务队、社区商铺志愿服务队、义务巡逻志愿服务队、物业公司志愿服务队等不断涌现,各族居民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我们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内容,依托基层‘党建联盟’,不断优化社区资源配置,持续深化拓展基层党建‘微综合体’‘红色物业’,借助‘十五分钟党建服务圈’,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党委引领、楼院(栋)长协作、党员表率带动、各民族积极参与’的新型社区‘石榴籽’党支部,将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从每条街道、每个社区延展到每栋楼宇、每个单元、每户家庭中,做到点线面全方位创建,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中牢牢扎根。”祁连路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妥香珍说。

  在创建实践中,青海坚持融汇多方元素,打造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设计制作了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形象标识,在各市州建成8个主题教育展馆,打造主题纪念碑、雕塑、宣传长廊156个,着力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意识。

  青海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针对党员干部、农牧民、务工人员、学生、宗教界等不同群体开展“滴灌”教育。

  青海连续38年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创立特色宣讲队,编印300多万份民族团结宣传读本,民族团结高层讲坛、微视频微电影展播、民族团结进步歌曲传唱……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不断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夯实法治基础,“护航”民族团结行稳致远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

  2019年,《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这是青海省第一部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立法宗旨的地方性法规。

  青海坚持把法治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途径,在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持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调研和系统梳理,对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或者消解共同体意识的政策法规进行调整完善,使各项政策法规、制度机制更加符合新形势发展需要。

  青海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推进“法律七进”活动,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普遍增强。坚持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枫桥经验”青海化,推广“班玛经验”,探索形成了达日县“同仁做法”等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经验。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