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心中有数,防汛不容闪失
来源:光明网 王石川 发布日期:2022-07-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期,我国南方多地持续强降雨。自6月1日进入主汛期以来,全国汛情形势总体偏重,总体重于常年、重于去年。据介绍,主要呈现出强降水过程多、大江大河编号洪水多、中小河流洪水多发等特点。

  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防汛形势严峻。防汛防汛,立足于防。有句话说得好,“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为此,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部署,强化责任,完善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等。从紧盯重点流域,加强巡查防守和应急处置,到做好抢险队伍、物资等准备;从细化应急预案,到及时修复水毁设施……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松。

  牢记责任,闻“汛”而动。对于各地各部门来说,防汛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大考。原因很简单,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如果在汛情、灾情面前掉以轻心,人民群众就必然付出生命财产安全受损的代价,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等都会遭受无法挽回的伤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有关地区都要做好预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显然,准备得越充足,关键时刻就越有底气,心中有数,就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险情。同时应看到,防汛救灾不是哪个部门的事,各部门都要行动起来;除了需要部门联动,还需要动员群众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毋庸讳言,一些地方曾在防汛救灾中准备不足,动作不够迅速,结果引发悲剧。吃一堑长一智,在抓好人员转移避险等方面都不能有丝毫麻痹,一有险情,场所该关停的关停、人员该转移的转移。这是底线要求,容不得含糊。

  中央明确提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的指导支持,及时下拨资金和物资。无论防汛还是救灾,都需要一定的物资准备,这种准备不可或缺,关键时刻能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还要看到,随着技术赋能,防汛救灾也更有抓手。有关部门不久前举例称,在时间上,原来是在洪水发生后启动响应,现在是基于预报的情况提前启动,突出了关口前移;范围上,根据预报,针对重点的流域、区域启动响应,体现了防御工作的精准性,更好地指导相关地区做好各项防御工作。此外,一些部门加强指挥调度,充分依托“情报、指挥、勤务、舆情”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实时掌握汛情灾情和社会面状况,高效指导组织协调防汛救灾工作。

  优化流程,让预测预报体系更精细;因应时势,让防汛措施更精准,当各种有效手段综合运用到防汛救灾中去,效果也就更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相关地区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力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一言以蔽之,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必须落实的任务,统筹谋划、细化措施、科学应对,就一定能够减少损失,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