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青年返乡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民族报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柳泽兴 发布日期:2022-07-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欢迎进直播间的朋友,今天我们卖藏式糕点,现在购物车已经放上链接了,大家有需要的可以直接拍”……蓝天白云下,绵延起伏的草场上,一张小桌,一个板凳,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这就是藏族姑娘代青永措的“直播间”。

  代青永措今年25岁,出生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巴塘乡相古村,从小过着与牛羊为伴的生活。

  相古村平均海拔3500米,天然草场广布,蕨麻、牦牛奶、牦牛肉等是绝佳的绿色有机农特产品。但长久以来,交通不便、缺乏推广平台成为制约农特产品“走出去”的主要因素。

  2019年,代青永措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月入万元的销售工作,选择返回家乡。“父亲经营的合作社店铺需要有人打理,我也想通过自主创业让玉树纯天然、绿色的产品走出大山。”代青永措说。

  代青永措口中的店铺,是玉树市察吾拉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店铺,代青永措的爸爸达格是合作社理事长,店铺主要销售牦牛奶、风干肉、蕨麻等当地农特产品,开业以来,店铺销售惨淡、利润微薄,长期处于半关闭半开放状态。

  返回家乡后,代青永措接手店铺。刚从“象牙塔”走出,代青永措还没能够适应身份的转变,只是进行简单的门店销售,没有稳定的客源、没有销售渠道,店铺利润非常一般。“当时差点没能坚持下去。”代青永措说。

  面对困境,代青永措没有气馁,多方尝试探索,增加产品种类,拓展销售渠道。慢慢地,生意有了起色,店铺销售收入从接手当年的9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79万元。

  为进一步扩大农特产品销路,代青永措去年还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与当地40多个牧户及合作社签订购销协议,并探索发展西藏、四川、云南等地的农特产品代理商近30家。

  今年,代青永措开始尝试直播带货。从刚开始直播间里仅有几个人,到现在每次直播已有几百人。“最好的一次直播销售了两百多单,销售收入超过2万元。”代青永措说,截至目前,直播带货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39万元,加上线下销售收入,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收入突破了120万元。

  从过去藏在深山无人识,到现在走入寻常百姓家,当地农特产品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香饽饽”。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家乡的农特产品卖了出去,听到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我感到特别欣慰,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代青永措表示,对未来她信心十足。

  “我最近准备再和一些本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同时招聘20名年轻人参与牦牛奶同城配送项目,这样既能助农增收,也能带动更多青年就业。”代青永措介绍,下一步,她还计划利用“共享工厂”开展农畜产品深加工,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与当地妇联合作共建巾帼就业培训基地,带动牧区妇女编织销售手工艺品增收。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