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荡漾在青海湖畔的和谐回响——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07-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共和,青藏高原的东门户,古为丝绸之路南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今是青海牧区与东部农业区的连接地带。自古以来,各民族在共和这片土地上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如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一幅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新画卷正从容运笔,“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新风尚正在青海湖畔化为似锦繁花。

  这是一片在纯洁中透着和谐的土地。在“高原蓝宝石”青海湖以南,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共和县,藏、汉、回、蒙古、撒拉等22个民族的13.59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在一起。各民族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中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礡力量。

  这也是一片在团结中孕育希望的土地。近年来,共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实现共和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工程,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美丽的青海湖。

  党建引领,把稳民族团结进步的“方向盘”

  在青海,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省情之要,也是优势所在,更是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

  “坚持党的阵地建到哪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就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共和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展现新担当,奋发新作为。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政治引领,建立县、乡、村三级书记负总责的创建工作领导体制,健全目标考核、评选表彰等机制,从考核权重、督促检查等方面规范创建工作,强化创建力度。不断完善县乡联创、军警民共建、部门共创联席机制,推动创建工作与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齐推并进、同促共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走进共和县恰卜恰镇工业园社区“石榴籽家园”,汉族妇女蒲兴花正在向辖区内的少数民族妇女传授钩织技艺。工业园社区内居住着汉、藏、回、蒙古、撒拉等各族群众1416户4268人,以党建引领,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发展。一个园区如同一个家,大家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成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共和县深入实施“党建+”行动,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两化”建设、“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等工程,培养选拔更多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熟悉基层、贴近群众、敢于奉献的少数民族干部,营造了“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浓厚氛围,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前列。

宣传党代会精神。

  发展惠民,唱响团结奋进力量的“最强音”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共和县位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是泛共和盆地的中心城市。作为海南州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共和县统筹各领域、各层次、各个阶段的发展因素,围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基本民生观,坚持全局与局部相配套、当前与未来相协调、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努力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擘画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宏伟蓝图,算好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书写美好未来。

  共和县水电资源充沛,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全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风能可用时间频率在60%以上。同时,共和盆地蕴藏着巨量优质的地热资源,10公里深度浅干热岩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6300亿吨,被誉为“中国热盆”。从飞沙走石到“风光无限”,共和走在青海省清洁能源建设的最前列。

 

塔拉滩光伏生态发电园区。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共和县初步形成了风、光、水、地热、储能“五位一体”清洁能源发展新格局,努力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让绿色发展成为共和的优势和骄傲。

  同时,共和县大力推动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生态农牧业、新型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和服务业三大绿色产业,叩开了高质量发展之门,在转型中踏上光明坦途。

  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给共和县带来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族人民正凝心聚力,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建设中。

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治理固基,谱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曲”

  走进共和县第一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的氛围扑面而来。校园里,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黑板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墙让人目不暇接;课间活动时,师生同跳民族舞,欢快的步伐独具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融入师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进课堂,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中,在校园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共和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实践中,共和县充分发挥全县行政村党员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各族群众深入学习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将群众需求“上带”,将信息和资源“下传”;组织引导各族群众走访慰问、解难帮困、生产互助、婚丧往来,着力解决思想问题、消除民族隔阂;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让各族群众学习模范事迹,规范自身言行。

  中小学文艺汇演。

  如今,民族团结进步元素被融入共和城乡群众日常生活。借助村道两旁的粉壁,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变成了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宣传画。耳濡目染中,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像汩汩泉水,流进乡亲们情感的心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共和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拓宽生产经营渠道,丰富群众增收方式方法,建成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着力建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

  回望共和县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上的足迹,“共舞和谐”为实现共和县各族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为推动共和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锐意追求和韧性跋涉的强大力量。共和,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在青海湖畔久久回响!

  (文字、图片均由共和县创建办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