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支教,“不是坚持而是需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09-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初中支教教师袁辉。资料图片

  当被问到是否有一刻觉得实现理想之路艰难,想要选择另一种人生时,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支教老师袁辉这样回答:“我没有觉得太难,于我而言,支教就像呼吸一样,它不是坚持而是需要。”

  如今,袁辉已经在恩施州支教10年。2012年从南京大学毕业之际,他就想好了:毕业后就去支教。

  “当时已经有南京的杂志社决定录用我,但我从高中就想支教,因为乡村真的很缺老师。”彼时,22岁的袁辉将生活用品和几本书装入行李袋,辗转多地寻求支教机会,可惜一无所获。

  后来,袁辉想到在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有一位拄着双拐也要坚持给学生上课的支教老师谭定才,便前去碰碰运气。在谭定才的帮助下,袁辉顺利留了下来。

  “当年的巴东县吃水都难,更别提洗衣服、洗澡了。我以为袁辉在这里只能待一个学期,最多两个学期。”谭定才说,没想到袁辉在巴东县清太坪镇坚持了8年。

  从巴东县姜家湾教学点到白沙坪小学,再到建始县民族高中、望坪初中,10年来,袁辉工作过的学校远不止这几所。为了给更多孩子上课,除了固定的支教学校,他时常去周边学校要课上。

  虽然山区教学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但袁辉还是想尽己所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与大城市一样的教育。他设计开放式课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甚至针对孩子们的特长设立“爬树之王”与“打滚之王”等奖项。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能做到最多的是陪伴,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在袁辉的课堂上,别致的课程设计、幽默的教学语言、活跃的课堂气氛贯穿始终。

  2013年,一位名叫田艳青的学生被确诊“成骨不全症”,即使轻微的碰撞也可能造成骨折,俗称“玻璃娃娃”。田艳青无法到校上课,袁辉坚持上门送教,每周走3趟山路,一走就是6年。

  在田艳青眼里,袁辉如同黑暗里的一缕光。而在袁辉眼里,田艳青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卑情绪,更值得他学习。今年7月,田艳青不负众望,以790分的成绩考入巴东一中。

  不知不觉中,皱纹爬上了袁辉的眼角,他的皮肤也因风吹日晒变得粗糙。这十年来,他有不少机会离开大山,或者成为一名有正式编制的老师,但他都拒绝了。他先后获得“中国好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各种表彰的奖金,也大多用在孩子身上。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为了给山里的孩子争取更多资源,袁辉联系南京大学红十字会,给孩子们寄来棉衣。他还联系深圳市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的教职工,为孩子们提供纯牛奶。袁辉的事迹被更多人看到后,南京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生,都曾利用假期前往姜家湾教学点和白沙坪小学支教。

  通过支教,袁辉照亮了山区孩子的求学之路。“能够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心满意足。”他说。

  (实习生刘樱紫采写整理)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