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为公益慈善发展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来源:光明日报 郑功成 发布日期:2022-09-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日前,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发布的《中国公益慈善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每年通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筹集到的善款已经从25.9亿元上升到了100亿元,占社会总捐赠额的比重不断上升。近三年来,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

  数字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表征,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产生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对于置身数字时代的人们来说,数字化早已不只是一种时尚,更成为一种习惯和理念。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网民高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4.4%,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达1.19亿,老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43.2%。中国数字化应用的大众化、普及化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为企业传统生产活动赋能添翼,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创造方便与快捷,也为国家和社会治理带来方式与效率的巨大变革。

  对于公益慈善事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同样重要。传统模式的公益慈善因现实场景受制于时空等因素,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丰富的网络空间资源和规模巨大的参与主体有助于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今天的公益慈善事业要想获得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是必然的路径。如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数字化转型,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未来将充满不确定性。

  事实上,近几年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已开始拥抱数字化。一些互联网企业通过实践探索以科技助力公益,创建了一批具有社会价值的公益平台;公益慈善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利用数字化工具,通过网络平台实施相关项目,以网络化的宣传手段扩大自身影响力;更多的公众开始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公益,积极奉献爱心。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公益慈善数字化将各界各方参与主体和亿万爱心人士连接在一起,形塑了全新的公益慈善生态。不仅如此,数字化还培育了公益慈善发展理念与实践模式的创新,催生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公益慈善项目。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现出了公益慈善数字化转型所具有的无限潜力,为公益慈善事业注入了蓬勃活力。

  当然,我国公益慈善数字化转型整体上起步不久,实践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面向未来,应当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数字化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科技支撑作用,进而释放出更大的推动力,进一步连接爱心善意、延伸公益链条、放大公益效应。

  推动公益慈善事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强监督规范,为公益慈善事业数字化创新定规矩明规则。公益慈善组织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拥抱数字化潮流,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共创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公益。参与数字化建设的企业还须完善技术规范、强化平台责任,为共创数字公益慈善提供更强技术支撑。各方协同努力,必将促进中国公益慈善获得更强劲、更可持续的发展。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