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民楷模”布茹玛汗一起巡边
来源:中国民族报 仲崇开 发布日期:2022-09-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编者按:

  在祖国最西部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有一位柯尔克孜族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她50多年如一日,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高原上,在边境线上留下的足迹长达8万公里。她用质朴的行动和默默的坚守,诠释着护边的神圣使命,先后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楷模”等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作为江苏省常州市第十批对口援疆干部,仲崇开来到“人民楷模”布茹玛汗的家乡乌恰县。在近3年的时间里,仲崇开和其他援疆干部先后几十次到访布茹玛汗的“护边之家”,与老人结下了深厚感情。因为工作关系,仲崇开几乎每月都要走一次边防巡逻路。不久前,他与布茹玛汗一起重走边防巡逻路,让他印象深刻。他说:“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家国情怀,布茹玛汗大妈书写的传奇故事,正是柯尔克孜族爱国戍边的缩影。”以下为仲崇开的自述。

 


 

  丈量国境线,“中国”刻入石

布茹玛汗·毛勒朵骑马巡逻。新华社发

  在布茹玛汗家里,有一间特殊的屋子——“护边之家”,里面陈列着许多图片和实物,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她半个多世纪的守边历程。刚进疆时,我们全体常州援疆干部怀着崇敬之情,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其中,一块巴掌大的石头最为特殊,上面刻着“中国”二字。这就是冬古拉玛山口边境线上的“中国石”,也如同“中国西极”的界碑。

  “冬古拉玛”,柯尔克孜语意为“山高坡陡、石头滚落”,山顶海拔超过5000米,常年积雪不化、高寒缺氧。1961年,布茹玛汗和丈夫托依其别克在冬古拉玛山口安了家。这里虽然环境艰苦,但布茹玛汗并不畏惧,因为她将“中国”二字烙在了心坎上,支撑起内心坚强的意志。

  1964年,布茹玛汗和丈夫成为乌恰县吉根乡第一批护边员。从此,守护国土成了她一生的事业。吉根乡一年有300多天都是风沙和低于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天气,有2000余名柯尔克孜族牧民在这里生活、放牧、护边。那时,冬古拉玛边境线上还没有明显的界碑,布茹玛汗想到在石头上刻下“中国”两个字来做标记。

  布茹玛汗并不认识汉字,她向亲朋好友讨教,终于学会了“中国”二字的写法。布茹玛汗记得,当她第一次将“中国”两个字刻在石头上时,欣喜地将那块石头抱在怀中。几十年来,她用双脚丈量祖国边境线,在边境线大大小小的山石上刻下了十万多块“中国石”。

  在冬古拉玛山口边境线上,这一块块用柯尔克孜文和汉字刻的“中国石”,镌刻着布茹玛汗和当地牧民对祖国的忠诚,承载着守边者的使命,像一个个无声的戍边战士,昭示着祖国的主权和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重走巡边路,感受新变化

今年7月,仲崇开与布茹玛汗·毛勒朵在冬古拉玛山口。 作者供图

  布茹玛汗今年80岁,不能经常到边境一线,但她心里始终惦记着边防线上的护边员和官兵。在今年古尔邦节到来之际,布茹玛汗要去冬古拉玛山口给护边员送生活物资和节日祝福。这条路正是她走了千百遍的巡边路。

  午饭后,我们从萨孜村出发,一路上布茹玛汗给我讲了她和护边员、边防战士以前巡边的点点滴滴。听着布茹玛汗的讲述,曾经巡边的艰辛场景此刻仿佛就在眼前,我也好似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

  2004年7月,边防战士胡红利带领7名战士出发,计划巡逻8天后到达冬古拉玛山口。天气突变,他们被困半山腰。天黑后,他们在一处废弃的羊圈里宿营。凌晨3点钟,布茹玛汗和儿子赶了十几个小时山路,将干粮送到战士们手中。她从背囊里掏出一个个馕:“孩子们饿坏了吧,快吃吧!”由于长时间被雨水浸泡,馕的边沿已经泡成糊状。战士们看到这一幕,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布茹玛汗说,小时候从萨孜村到达冬古拉玛山口,步行要一天时间,后来骑驴、骑马通行也要半天时间。现在条件好了,老乡们骑摩托车或开车,一个小时就到了。乡里的生活居住条件渐渐改善,新建了学校和医院,牧民住进了安居房,通上了自来水,安上了电灯。不仅摩托车、小轿车随处可见,援疆省市还在这里建起了一座西极地标建筑“西极塔”。看着边防线上焕然一新的景象,她深情地说:“这都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感谢国家的强大和好政策。”

  和布茹玛汗一起重走巡边路,登上冬古拉玛风雪山口,亲眼看见饱含她赤诚爱国之心的一块块“中国石”,我感受到大妈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也感受到我们这代人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这让我开始思考:该如何交出一份更有分量、更有成色的援疆答卷呢?

  心怀爱国情,接力护边疆

布茹玛汗·毛勒朵在刻“中国石”。 资料图片

  对于布茹玛汗而言,热爱祖国是一种信仰,这已经成为家风并得以传承。因长年巡边,风吹日晒、爬冰卧雪,布茹玛汗的双腿已是伤痕累累,行走离不开拐杖,无法再继续巡边。她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接下接力棒,如今都是护边员。

  “我要用自己的一生,守护在边境线上,这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作出的承诺。”布茹玛汗说,虽然她现在没法经常去巡边,但也要住在这里看着孩子们巡边。

  如今大妈逐渐老去,但一代又一代的牧民、护边员守在边境线上,捍卫着祖国领土的完整。老一辈护边员在老去,巡边护边的重任落在了新一代人的肩上。对广大护边员来说,选择这份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苦和奉献。而对于援疆干部来说,选择了援疆工作,也就选择了离别和奉献。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守边”呢?

  多年来,布茹玛汗的故事传扬在天山南北,成为新疆各族护边员的榜样。如今,布茹玛汗的“护边之家”已经成为援疆干部的“心灵之家”,我们也都把自己当作大妈的孩子。她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去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做出一番成绩。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