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紫色名片”铺就致富路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俊义 发布日期:2022-10-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秋高气爽,葡萄飘香。在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罗山脚下,十多万亩的酿酒葡萄长势喜人。

  吴忠市红寺堡区位于罗山、牛首山、烟筒山三山之间,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曾是一片沙丘纵横、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随着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实施,这里安置了23.5万西海固移民,成为宁夏最大的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20多年来,在黄河水的滋润下,勤劳的移民群众开发出一片新家园,创造了“荒漠变绿洲,沙丘起高楼”的人间巨变。

  红寺堡区常年干旱少雨,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土壤富硒且通水透气性能好,这些都有利于葡萄的生长。为了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红寺堡区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出台优惠政策支持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并将其作为主导产业大力推广。

  眼下,在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杨柳村的葡萄园内,郭晓梅和村民们正熟练地采摘酿酒葡萄,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筐。说起这些年的变化,郭晓梅直言,日子越过越红火。“我把6亩土地流转了,每年有3000多元租金。在葡萄园虽是季节性务工,但一年也能做满7个月,每月能有三四千元收入。”郭晓梅开心地说,再加上丈夫打零工赚的钱,足够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到年底还能再存点钱。

  郭晓梅的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2013年年初,杨柳村成功流转土地3160亩,用于发展酿酒葡萄种植项目。土地流转激活了劳动力,大家从低效率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纷纷到种植基地打工。“每天到基地上班,每月按时领工资,感觉和城里人上班也差不多。”村民徐俊忠说,在家门口工作,让他感受到了踏实和稳定。

  好葡萄带来好收成,好收成兑现好生活。据统计,红寺堡区葡萄种植面积近11万亩,品种数量达13个。依托“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2021年带动参与农户2300余户,年解决就业劳动力56万余人次,务工创收在5600万元以上。

  近年来,红寺堡区坚持“生态保护、统一规划、特色发展、精品高端”的原则,推进葡萄酒产业形成集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销售、葡萄酒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红寺堡区已引进28家葡萄酒企业,年生产葡萄酒800万余瓶,年产值达4亿元,并培育打造了“红漠”“千红裕”“戈蕊红”等40多个葡萄酒品牌,先后荣获“中国葡萄酒第一镇”“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葡萄酒产区”等称号。

  葡萄酒产业优势不断集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这张亮丽的“紫色名片”已成为红寺堡区增收富民、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之一。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