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 产业兴 百姓笑——中南民族大学连续7年开展驻村帮扶
来源: 许丹 娜迪热·阿布力克木 发布日期:2022-10-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驻村工作队队员与村民探讨药材种植。 中南民族大学供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自2015年起,中南民族大学切实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发挥高校智力优势,连续7年选派驻村工作队,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瓦屋场村开展帮扶工作,以实干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中南民族大学驻村工作队收到了一封来自瓦屋场村的感谢信。信中历数这些年村庄的变化,并感谢驻村工作队开发的黄金梨、冬桃等产业,让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村民富了,山里种出“金果子”

  “之前大家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也不懂市场行情,田里种的都是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卖不上价钱。”瓦屋场村村委会主任邓学汉说,外出打工也是卖苦力,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中南民族大学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很快意识到,要想帮助村民稳稳地脱贫致富,必须依靠发展产业。为此,他们到周边十几个县市调研,了解市场行情,学习种植技术。

  “致富的路,是驻村工作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村民谭支望曾跟着第三届驻村工作队,前往建始县红岩寺镇等地考察,更能体会他们的辛苦付出。

  多方考察后,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讨,决定依托当地水果种植基础,大力发展林果产业。随后,一场场种植技术培训会开了起来。在专家的指导下,每个农户心里都有了一本“明白账”,对科学栽培、后期管护、病虫害预防等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种植模式。

  如今,林果产业已成为瓦屋场村产业发展规划中,技术成熟、经验丰富、投入大、见效快的主导产业。“村里目前已经发展120亩林果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可增加2万元,没想到山里也能种出‘金果子’来了!”村民张世轩笑着说。

  此外,驻村工作队将中药材产业引进小山村,大黄、北五味子、山慈菇……还建立了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为帮助村民认识野生药材,驻村工作队专门编印了《巴东药材识别手册》。

  “我的帮扶对象田文珍,4年前开始种药材,如今年产值已达3万元。”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教师李小军说,在瓦屋场村驻村的日子,让他成为村民信赖的贴心人。

  瓦屋场村的中药材产业逐渐走上正轨,果香、药香飘满整个山村的同时,村民的口袋也鼓了起来。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今年驻村工作队又“盯”上了蜂蜜产业,积极探索致富新路。

  村子美了,容貌大变样

  拧开水龙头,甘冽的清水哗哗流出。村民谭支平的脸上乐开了花。“以前每逢下雨天,都得把桶、盆拿出来,收集雨水,这样才能保证有水喝。”谭支平回忆说,衣服也是穿好多天才舍得洗一回。

  瓦屋场村平均海拔1400米,属喀斯特地貌。对村民来说,水甚至比油还金贵。中南民族大学第二届驻村工作队成员侯睿说:“刚驻村时,水管流出的水浑浊,有时还能看见虫子。”

  驻村工作队下定决心,誓要改变村民“吃水难”问题。他们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多方协调,驻村工作队先后争取安全饮水项目资金累计达百万元,还集中修建了数十口一百立方米以上的蓄水池……如今,安全、优质的自来水,不仅彻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状态,更滋润了村民的心田。

  要想富,先修路。瓦屋场村建在半山腰,曾经通往山脚镇上的公路只有两条。这些年,驻村工作队筹集资金百万元,新修全村道路,解决了625户、2310人的“出行难”问题。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驻村工作队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如今,村里的路宽了、灯亮了、桥通了、堰塘更清了、村子更美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以前家里黑黢黢的,进门看不见光,现在的家又大又敞亮!”刘俊芳曾是贫困户,以前住的土坯房,外墙裂缝大到可伸进一个拳头,到了雨季更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搬进了新家。

  衣食住行不愁了,还要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围绕农耕文化、特色民俗等主题,通过打造文化墙的方式,让村里单调的墙壁“美”起来。如今,文化墙已成为“网红”打卡点,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润物无声地孕育着文明乡风。

  村民乐了,日子更有盼头

  “7年前,学校派驻村工作队来到我的家乡瓦屋场村……这些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有幸考入中南民族大学。”这是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2020级学生谭樟斌在入党申请书上写的一段话。

  瓦屋场村教育的发展变化,谭樟斌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在驻村工作队的多方努力下,学校不仅搭建了网络教室,还新修了健身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校园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瓦屋场村小学校长郑远龙每年都会把学校的新变化告诉工作队。

  为了在学生心中播撒下梦想的种子,由驻村工作队牵头,中南民族大学第四届向阳支教队16名队员,于今年8月在瓦屋场小学开展云支教活动。

  “从大山走出来的我,求学路上也曾得到多方帮助,我想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0级学生农丽新是此次支教活动的负责人,她希望通过支教,为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在于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屋场子会……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样,引领全村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新风尚。

  “村里修建了国旗台,每当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我都打心眼里感激党的好政策,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村民田文新说。

  “乡村美了,产业兴了,百姓笑了,我们也越来越有干劲。”正在驻村的工作队成员黄嵩表示。7年来,因全方位为瓦屋场村脱贫奔小康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南民族大学驻村工作队先后获评“湖北省工作突出驻村工作队”“恩施州脱贫攻坚定点帮扶榜样集体”等荣誉称号。

 

 

(编辑:萨玛丽剑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