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让景区成为各民族“三交”大舞台丨经验交流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11-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湖南张家界因旅游建市、因旅游立市,旅游业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全市旅游就业人数超过30万人。围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张家界努力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入点,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成为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加强顶层设计,让景区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平台。建立创建工作进景区机制,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总目标,深化主题内涵,创新方式载体,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张家界独特的旅游资源,由“七进”目标增加为“八进”,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旅游工作中,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旅游”的工作模式,不断推进景区创建运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试点推进景区创建指标体系,把景区创建纳入党委、政府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参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测评指标考评细则,制定了景区创建方案,使景区创建成为体现民族特色、展现民族地区发展成果、促进经济发展的舞台。打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坚持将创建工作与旅游发展同部署、共推进,通过在景区内安装固定民族团结宣传牌、宣传展板、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等方式,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良好氛围。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旅游讲解中,形成“一个导游员就是一个民族团结宣讲员”“一个景区点就是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的平台”的工作格局。

  挖掘民族文化内涵,让景区成为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展示基地。抓好民族文化演艺展演,民族工作部门与文化部门紧密配合,指导 “土家风情园”“张家界千古情”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魅力湘西”“天门狐仙”将桑植民歌、摆手舞、茅古斯舞等民族文化遗产与现代舞台技术完美融合,打造出知名旅游文化品牌;打造5台民族文化演艺大戏,让民族文化之花在景区常开不谢。研发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指导一批非遗传承人和企业,把民族工艺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使景区创建与弘扬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互动嵌入,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融合。打造民族节庆文化品牌,围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展旅游文化,精心打造了“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中国张家界山歌节”“土家女儿会”“桑植民歌节”“元宵灯会”等节庆活动品牌。其中,“元宵灯会”被评为全国五大灯会之一。

  提升民族文化品牌,让景区成为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科学引导客栈发展,牵头制定的客栈湖南省地方标准填补了湖南省此项工作空白,并荣获湖南省委统战部创新成果奖。全市现有民族风情客栈200余家,年收入两亿多元,拉动两万多人走上致富路。带动民族产业持续发展,5年来,争取民族发展项目资金近1.5亿元,助力推动娃娃鱼、永定区莓茶、武陵源区民族客栈群、慈利县生猪、桑植白茶产业发展;建成文化旅游商品产业园、“七十二奇楼”文化旅游区、土家风情园、大庸古城、桑植县民歌广场;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展示、体验为一体的全链条民族文化产业。全市现有1个国家级、8个省级少数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点;有1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授予国家级、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张家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供稿)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