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瓦吉瓦” 党恩“卡沙沙”——四川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回访纪实
来源:中国民族报 特约撰稿 海勒尔呷子 发布日期:2022-11-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我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看着你们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很高兴,希望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2018年2月,习近平在四川凉山地区考察时指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54.16%。曾经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凉山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凉山州脱贫攻坚,牵挂着当地群众。“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踏着雪后的泥路来到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同群众拉家常、问冷暖、叙发展。

  近年来,凉山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凉山时的殷殷嘱托,团结奋进、勇于拼搏,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牢记谆谆嘱托  不负殷切期望

  从昭觉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路向西南行驶,1个小时后,便到达三河村。三河村的入口处挂着标语:“彝家儿女喜迁新居,三河旧貌换新颜”。

  在三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幢幢青瓦黄墙的新居格外漂亮,“彝家儿女迁新居”“脱贫攻坚瓦吉瓦(彝语:好得很)”“习总书记卡沙沙(彝语:谢谢)”等标语遍布房前屋后。

  “那一天,雪后的阳光特别好,总书记是踏着雪后的泥路深一脚浅一脚走来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村民吉好也求仍难掩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一家人说,他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看着我们的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很高兴,希望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听了这些话,我们心里都暖洋洋的。”

  4年多来,三河村村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只争朝夕,战天斗地,挪穷窝、兴产业、树新风,啃下了深度贫困“硬骨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三河村大变样,小洋房替代了原来简陋低矮的土坯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前,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通信网络全覆盖,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某色比日介绍:“我们心怀感恩、砥砺奋进,通过用好返乡创业、领办项目等优惠政策,支持返乡本土人才创新创业,通过优秀农民工回引工程,培养了9名‘土专家’‘田秀才’,同步建立了‘镇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员+村党支部书记’的联系帮带制度,培育储备抓经济、抓项目、乡村旅游类等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人才保障。”

  稳抓产业发展  夯实致富基础

  村党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当年是三河村仅有的几名大学生之一。2014年,他从重庆辞职回乡创业,组建养殖合作社,搞起了养殖业。

  “辛辛苦苦供你读书,就是希望你能走出大山,你却跑回来养猪!”母亲气得直哭。

  产业在兴,风气在变,习惯在变,观念在变。

  “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2018年春节前,在三河村吉木子洛老阿妈家的火塘边,习近平总书记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出良方。

  火塘温暖依旧,彝寨气象一新。

  如今,洛古有格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明星。“我的两个梦都实现了,一个是大学梦,改变命运;一个是致富梦,摆脱贫困。”洛古有格说,“现在村集体养了200多头西门塔尔牛,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这样会有更多村民受益。”作为返乡大学生和致富带头人,洛古有格和三河村一起成长。他带领村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要致富增收,得找对门路。”驻村第一书记李凯说,三河村探索出“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特色种植养殖模式,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致富的“金钥匙”。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规划是关键。“我们今年还要引进600多头西门塔尔牛、1000头乌金猪,采取‘分散到户养殖、合作社统购包销’的方式,真正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以上。”三岔河镇党委书记何之洲和村“两委”商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时说。

  三河村还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种植冬桃370亩、川牛膝100亩,实现全村脱贫户每户至少1人在村内稳定务工就业,帮助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增收,稳步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

  弘扬文明新风  建设美丽乡村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以前生病,一些彝族百姓总以为是有鬼附身。在三河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彝族乡亲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三河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村民的思想观念上。近年来,三河村深耕厚植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大力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河村以“清洁乡村”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作为载体和突破口,实行积分制管理,通过“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引导勤劳朴实的村民创建洁美家庭,动员广大村民投身优化生活环境建设,自觉为创造优美洁净的农村人居环境出力,现在的三河村已成为了“六无”平安村。村民们都说:“现在我们的村庄环境、治安越来越好了,我们在这里生活感觉很幸福。”

  “我一天也没进过教室,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吉好也求说,“总书记来的时候特意叮嘱我,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书。现在孩子们都在上学,希望都能考上大学,掌握更多本领,为乡亲们服务、为祖国作贡献。”

  如今,村里像吉好也求这样重视教育、转变观念的群众越来越多了。村里“学前学会普通话”向纵深推进,爱攀比、高彩礼的现象得到遏制,移风易俗蔚然成风,“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已深入人心。

  近年来,三河村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体规划建设党群中心、村史馆、干部培训中心。2020年2月,村史馆完成建设。2021年7月,附属的酒店、餐厅完成装修。去年,三河村新址、旧址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日子“瓦吉瓦”,党恩“卡沙沙”。三河村村民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新期盼,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共赴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