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映铜城 同心筑梦绘新景——甘肃省白银市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纪实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2-11-2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白银市银凤湖公园俯瞰。

  白银,一座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千百年来,汉、回、东乡、藏、蒙古等民族在这里互嵌融居、共同生活,休戚与共、亲如一家,展现出一幅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美好画卷。

  自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以来,甘肃省白银市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着力打造白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持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金字招牌,全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白银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出台《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白银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推进民族工作架梁立柱、夯基垒台、行稳致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经常性听取民族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建立民族工作定期研究、重大问题请示报告、重大任务跟踪检查制度,落实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年度报告民族工作制度。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市委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督导检查,有力推动民族工作纳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内容,将民族工作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预算,形成党的领导更加有力、主题主线更加突出、各地各级更加重视、方法载体更加丰富、全社会参与更加踊跃、宣教氛围更加浓厚、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明显的良好局面。

  按照示范样板“立起来”、提质升级“亮起来”、整体提升“强起来”的工作思路,白银市精心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示范典型,力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提质增效、创建省级示范县区全面覆盖、国家级示范县区重点突破。着力实施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核心带工程,把沿黄河4个县区19个(乡)镇、4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红色教育基地、29个民族聚居村(社区)打造成为白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示范核心带。实施少数民族乡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覆盖工程,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29个民族聚居村(社区)市县级示范点全覆盖。坚持因势利导、齐抓共管、综合施策,持续打造富有白银特色的创建工作+红色传承“红色”牌、乡村振兴“绿色牌”、企业行动“银色牌”、教育优先“金色牌”、文明城市“特色牌”。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张品牌”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十促”活动紧密结合、深度融合、高度契合,全面深入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形成全市上下、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共同推动、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截至目前,白银市获全国、全省和市级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达152个,白银区、靖远县、景泰县相继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1个、主题场馆10个、主题街7条、主题广场(公园)7个。

  石榴抱籽一家亲,幸福生活比蜜甜。近年来,白银市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180多万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的铜城同心壮美画卷。直面未来,勤劳奋进的白银各族人民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高举民族大团结伟大旗帜,探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建设,创新发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着力打造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升级版,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向建设“六个新白银”的新征程奋勇前进,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会宁县 育团结之花,结幸福之果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结合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会宁实际,会宁县着力培育“三色”创建品牌,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覆盖面,努力营造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发展氛围。

  培育“红色”创建品牌。挖掘长征会师期间民族团结史料,充实长征胜利纪念馆布展讲解内容,制作系列展板。与国防大学、兰州大学等40多所大学院校建立教育教学合作关系,与西北民族大学合作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与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建立教学实践基地。2020年以来,长征胜利纪念馆共接待游客157万人次。红色艺术团积极创排民族团结主题文艺节目,赴乡村、学校演出,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培育“绿色”创建品牌。全面实施民族乡村农村危旧房改造、自来水入户、村组道路硬化、农村改厕、高标准农田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动发展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小杂粮、苹果、中药材和家庭规模养牛、家庭规模养羊等富民产业。新添堡回族乡发挥群众能吃苦、善养殖特长,持续发展农户规模养牛产业,牛饲养量达到1.8万头,道口、新添等回族聚居村成为全县闻名的牛产业村。

  培育“金色”创建品牌。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演讲、主题征文、书法绘画、社团活动等各种活动,使各族师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思源实验学校、回民小学、文昌小学、枝阳初中、第六幼儿园等5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连续18年开展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藏族学生代培教育,代培藏族中小学生273名,其中138名学生考入高等院校。

 

平川区 石榴红满园,共铸中国梦

平川区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启动仪式现场。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平川区突出特色优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中入脑入心入行,形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的可喜局面。

  “创建工作+红色传承”,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打拉池红色小镇和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融军民共建、民族团结于红色文化之中,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组织全区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红色品牌。

  “创建工作+乡村振兴”,谱写富民和谐篇章。依托特色文化打造美丽乡村,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进一步改善民生、美化环境、凝聚人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现代化。黄峤镇移民搬迁村神木头村精心打造农特产品微产业园,通过村级电商销售平台,将藜麦和荞麦销往全国各地,让全国人民知道了“黄峤造”。

  “创建工作+生态保护”,扮靓绿色生态新家园。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平川区抢抓碳中和、碳达峰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建设“两屏两廊两道多点”绿色生态体系。开展“同栽团结树,共建同心林”活动,打造45万亩国储林基地。

  “创建工作+沿黄古镇”,打造沿黄经济带上的特色小镇。挖掘反映“丝路重镇”“黄河古渡”“沿黄灌区”等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历史文化遗产,讲好“黄河-母亲河”故事的民族篇章。在颤阴古城、柳州城遗址观光点、黄河观景台的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将其打造成全区沿黄经济带上产业兴旺、支柱多元、交通便捷、民族团结、环境优美、文旅融合、生活富裕、人民幸福的沿黄特色小镇。    

  “创建工作+陶瓷小镇”,传承千年陶瓷历史文化。着眼陶瓷产业特色优势,在陶瓷小镇、陶瓷研究中心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深入挖掘陶瓷文化的历史渊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助推陶瓷产业发展和陶瓷文化传承。今年,陶瓷小镇被命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陶瓷研究中心被命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创作了一批“黄河红陶”民族团结进步题材作品,彰显独具特色的平川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亮点。

 

靖远县 浇灌“团结花”,共画“同心圆”

靖远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现场。

  靖远县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着力打造“五张示范品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滴灌式”精准宣传,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化为行动。

  “融入”红色教育,打造“创建工作+红色传承”示范品牌。坚持以靖远各族人民支援红四方面军胜利强渡黄河的革命历史为主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凝练出“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克敌制胜”的渡河精神,传承、接续好党同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红色基因,坚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理想信念。建成主题纪念馆、主题公园、纪念碑等红色教育基地5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2处,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红色教育基地”模式,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培育、传承、发展好伟大民族精神。

  “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创建工作+乡村振兴”示范品牌。按照产业能致富、基础设施全、服务功能强、民居有特色、生态环境好的要求,重点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同步建设美丽和谐、环境整洁、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宜居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评“四星级村”87个,建成美丽乡村13个。岷漳移民村实现由“问题村”向“先进村”的蝶变,大庙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

  “融入”教育教学,打造“创建工作+教育优先”示范品牌。撒播“金种子”,孕育新希望。确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战略,深入开展“三进”“三结合”活动,大力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工程,引导各族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融入”城市创建,打造“创建工作+文明城市”示范品牌。结合创建工作,全面开展“靖远德育”品牌创建,评选“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脱贫致富光荣户”1760户,“好婆婆”“好媳妇”330人。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帮扶交流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建美好社区,共创文明城市。

  “融入”互嵌式发展,打造“创建工作+移民搬迁”示范品牌。坚持把移民搬迁工程作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投资16.258亿元,在58个安置点安置困难群众5347户21707人,在北湾镇安置岷县、漳县受灾群众1091户5010人。统筹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各族搬迁群众互嵌式居住水平。

 

景泰县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景泰县移民新村枸杞喜获丰收。

  景泰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着力塑造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景泰品牌。

  走过景泰川,无论是景区、乡村、学校、街道、公园,还是机关单位、餐饮店、工矿企业,随处可见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宣传栏、宣传雕塑,有形有感有效,展示着民族团结的力量,讲述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好故事。

  高标准安排部署,重规划统筹协调。按照统筹安排抓落实的原则,精心谋划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系列工作,以“十个一”重点活动为主导思路,以打造“五带一中心N进示范点”为重点任务,细化目标,有序建设覆盖全县11个乡镇的六大特色示范创建带,夯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基础。充分发挥示范单位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持续加大景泰县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草窝滩镇西和村田园综合体、漫水滩乡民族民俗文化馆、红溪村村委会、一条山镇南关互嵌式社区等示范点建设力度,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家,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家。

  传承民族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在漫水滩乡富民村新建成的民族文化广场上,白牦牛雕塑带着村民对故乡的眷恋,成为移民村里的“地标性建筑”。广场西面便是漫水滩乡民族民俗文化馆,精心布置的展厅展板、馆藏展品讲述着移民群众扎根景电工程二期滩战风斗沙、团结一心建设家园的往事,反映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小康生活的奋斗历程,进一步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团结奋斗共进步,繁荣发展同前行。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在景泰县红水镇靖安村,新建的广场漂亮整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巨幅宣传画陪伴着早晚在广场上散步锻炼的村民,孩子们在塑胶场地上尽情玩耍,欢乐的笑声回荡在清新的空气中……作为多民族聚居村,团结一直是这里的“主题”。村民们开羊场、种枸杞、组织工程队外出务工,想方设法增加收入,短短几年时间,靖安村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白银区 团结一家亲,同心写华章

白银区第十四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白银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各领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之花在铜城大地愈开愈艳。

  “三项举措”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持“实”处着力,“深”处用功,将“学习+教育+培训”作为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重要途径,每年定期组织全区统战系统领导干部、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村(社区)书记和统战专干120余人次,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专项培训。坚持“小”处着手,“大”处收效,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全区中小学教育范围,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精心设计制作幼儿版《民族团结三字经》,在教学楼墙面设计制作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栏,让民族团结进步的“金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坚持“细”处着眼,“远”处延伸,打造“一园一街一平台”宣传教育阵地,民族团结进步氛围处处有、政策法规宣传人人知。

  “三大平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风采展示平台。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书画作品展,开展“石榴杯”知识竞赛活动,大力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战鼓”“曲子戏”融入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搭建合作发展平台。在全区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手工艺术作品征集活动;联合团区委、融媒体中心举办“做一株守护民族团结的石榴花”短视频征集大赛;联合区文联开展“民族团结·籽籽同心”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主题征文活动,促进创建工作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真正起到“树立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良好效应。搭建守望互助平台。举行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民族团结“进景区”启动仪式,发放民族政策宣传资料3万余份;辖区内民族用品生产企业出资3万元,对各族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开展送关爱活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同心之家”活动室,配置各类图书、文体娱乐设备,为各族群众开展文化交流、学习座谈提供平台,进一步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共建和谐家园。

  “示范品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在各领域和行业选树先进典型,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精心培育“互联网+创建”“全民教育+创建”“乡村振兴+创建”“网格管理+创建”等工作品牌。中创博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将全市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搬进“网红直播间”,真正将创建工作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白银区第十四小学建立“一馆一廊三坊三书”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水平;甘肃银宇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着力打造“14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特色,构建各族职工交往交流交融嵌入式共事环境;人民路街道西村社区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植入网格管理,探索实施强化“一个引领”,画好“两个同心圆”,谱好“三部曲”工作法,奏响民族团结新乐章。

 (文图由甘肃省白银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