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坚持高位谋划、创新举措、务实推进,在增进民族团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姜堰区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高站位、促落实,定期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制定下发党委(党组)书记抓统战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和配套的“六个一”督查实施办法,明确13个镇街、26个部门党委(党组)书记11项任务清单。坚持远谋划、抓统筹,把民族工作纳入姜堰区“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有机结合,出台姜堰区创建工作三年规划、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使创建工作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短期目标。坚持强培训、育典型,连续6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干部必修课、党员培训重要内容,加强典型培育、教育引导,评选表彰“姜堰最美统战人物”,选树“江苏好人”“全国文明家庭”等典型。
姜堰区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实打实”搭台子,加快推进帮扶基地建设,吸纳各族群众就业、入股农民合作组织,助力群众增产增收,设立用工联络服务站,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指导镇街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提升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心贴心”结对子,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关爱活动,组织各界人士参与捐赠帮扶活动;“手把手”引路子,与云南省丽江市民宗工作部门、人社部门共同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帮助解决赴姜堰区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为擦亮民族团结进步“金字招牌”,姜堰区积极打造“堰上花开”创建工作品牌,在泰州市率先成立区级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建立石榴籽工作室23个;各乡镇积极打造“解语花”“格桑花”等特色品牌,张甸镇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各村(社区)大力推进“红石榴家园”建设,建成省级、市级、区级“红石榴家园”16个。积极打造样板式教育阵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家庭、进课堂、进课本“四进”活动,制定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方案,城西实验学校、兴泰中心小学等10所学校被命名为姜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积极打造下沉式服务阵地,将民族工作嵌入党建网格、纳入综合社会治理网络,建设“红石榴驿站”,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泰州市姜堰区委统战部供稿)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