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新途径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2-12-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甘肃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文旅融合”创建新途径,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着力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突出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围绕主线进行配置升级,在潜移默化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根植于心。融入到景点解说中,依托省内“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6项、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等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把文明起源实证、民族交融历史、中华文化内涵打磨融入景点介绍词和讲解词,省级培训导游讲解员400余人,使游客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历史在甘肃的时空印记。融入到设计建设中,2022年下达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资金400万元,支持13个市(州)20个景区试点开展创建“进景区”活动,通过优化游览线路,设置文化长廊、文化墙、园艺花坛、石刻雕塑、网红打卡地、宣传标识等方式,自然转接嵌入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实品化形象化,使景区融情、润物无声,在游客凝视观望过程中深化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印象共鸣。融入到宣传推介中,立足省内自然景观多样、历史资源丰厚、文化色彩多元等优势,发布“金九银十”34条主题旅游、“红色陇原行·甘肃人游甘肃”35条红色旅游、“陇上乡遇”61条乡村旅游等系列文化和旅游产品,推介“如梦敦煌”“羲皇故里”“九色甘南”等精品线路,使各族群众在游览过程中体会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共同创造的、伟大精神是共同培育的。

  夯实共同基础,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以文旅汇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共同力量,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强化教育培训,各地通过开展创建“进景区”主题党日、“岗位练兵”、业务培训等方式,培训民族文旅干部、旅游从业人员等3000余人次,在向游客的讲解介绍中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全面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平凉等地组织200余名学生在景区开展“优美风光一起赏·民族团结一起学”等研学活动,使青少年树牢正确的“五观”。打造实体阵地,设立首批18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研究基地,高标准规划建设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凉州会盟纪念地。2022年下达省级专项资金1980万元,重点支持14个市(州)、19个县(市、区)、20个重点乡镇量“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馆、展览馆、公园、广场等阵地57个,推出反映“四个共同”的展览展示,使各族群众在参观体验中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弘扬中华文化,依托敦煌莫高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库,成功举办5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10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主题省参加2022-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常态化演出《丝路花雨》《又见敦煌》等精品剧目,全球上线“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浏览量超2亿人次,访客覆盖96个国家(地区)和全国34个省(市、区),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交流。

  彰显特色优势,助力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发挥旅游业带动就业、增收富民、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促进旅游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族群众。突出地域特色,做强“环西部火车游”品牌,开行“三区三州”旅游专列,鼓励全省各地与民族自治州、县联合打造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释放临夏八坊十三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效应,增强民族地区旅游吸引力,甘南州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临夏州5年增长1.8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亮“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8个,全省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县14个、示范村310个,2021年乡村旅游收入390.33亿元。突出文化特色,酒泉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敦煌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3.2%提高至5%。嘉峪关方特丝路神画科技主题乐园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特色项目《缤纷华夏》《魅力戏曲》。张掖、天水等地推出旅游演艺版《回道张掖》《天水千古秀》等节目,累计常态化演出5100多场,接待国内外游客逾35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4亿元。突出产品特色,设立文旅商品培育资金,打造“敦煌故事”“东方密语”等特色文创产品,举办“花好月圆·国潮当红”文创跨界展,仅省博物馆打造的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在第28届兰洽会发布6类50种《“甘味”旅游产品名录》,讲好“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品牌故事。建成93家省级及以上非遗工坊,在兰州老街景区等举办非遗展示展演线上线下活动94项、200余场次,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互促共赢。

  搭建有效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突出“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特色品牌,全方位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打造品牌亮点,兰州市聚焦“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品牌,与19座沿黄城市成立“陆海同游、东西互赏”旅游联盟,开展“强省会·最美黄河故事”主题活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黄河风情线建立民族团结主题广场5个、公园16个、小游园48个等,成为一道靓丽的民族团结进步线、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民心线。开展特色活动,结合全省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在天水麦积山、迭部扎尕那等景区,组织开展文艺汇演、书画展览、非遗展示等系列活动,10多万各族群众参与。印发《甘肃省关于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意见》,以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为载体,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使游客在沉浸式互动体验中交流共融,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和景区人气“双提升”。拓展线上空间,建成“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开通全省4A、5A级旅游景区智能导游导览、VR体验等功能,实现指尖上“微游甘肃”。探索“文化共享+艺术展播+美好生活”线上传播方式,开展“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短视频云上展播季、《飞跃甘肃》航拍作品展播等活动,征集展示大众镜头下的“多彩甘肃”,相关话题累计曝光量破7000万次,让各族群众在“云游甘肃”的过程中交往交流、互通共融。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