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何生海 发布日期:2023-01-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大学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要努力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时代发展需要“大先生”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离不开一代代“大先生”们的奉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离不开人才、离不开教育。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大先生”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只有大视野、大境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刚健有为,致力于更高的人生目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体现人生价值。这就要求“大先生”胸怀天下,做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发挥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把握“大先生”的丰富内涵

  “师者,人之模范也。”“大先生”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学生很大影响,这就要求其言必真、其品必高、其行必信、其举必实。

  做学问之师,就要“究千里之问,洞世事之学”,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

  做品行之师,就要用高尚的道德塑造人、用崇高的理想引导人、用典范的行为濡染人、用无暇的人格润化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通过自己的言行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大先生”要做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同时,“大先生”要在教师队伍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仅勇于攀登学术高峰,还要以坚定的政治方向、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勇挑时代使命,不断创造新成绩。

  争做“大先生”的着力点

  心怀“国之大者”。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大先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内化成自觉的追求、涵养个人情操的源泉、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石。要坚定政治方向,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以高尚的人格、博冠古今的知识体系、科学合理的授业之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用贯通,知行合一。成为“大先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学问要大,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影响和带动学生成长。

  爱字当头,宽严相济。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先生”在人们眼里是可敬可亲的,“可敬”是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渊博的知识、敢于创新与奉献的精神,“可亲”是有亲民、爱民、为民之心。“大先生”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温暖的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现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大量新知识爆炸式产生。“大先生”要与时俱进,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同时,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用好学术资源库。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首席专家)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