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闽宁连心桥 同心共筑中国梦——宁夏闽宁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俊义 发布日期:2023-01-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宁夏调研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工作,提出将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的荒漠地,建设新家园。20多年来,这个当年的闽宁村发展成为银川市永宁县拥有6万多人的“塞上江南小镇”——闽宁镇。

  党的十八大以来,闽宁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出和实施“三项计划”,树牢以协作促发展、以互嵌聚合力的鲜明导向,着力培育打造“闽宁模式”新样板。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

  架起培根铸魂“育人桥”

  自闽宁两地建立教育共建帮扶协作关系以来,福建坚持对宁夏支教教师不减量、学生资助不停歇、资金投入不间断,代表更先进教育的“海风”持续吹向贺兰山下,传递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常态化、多样化教育帮扶,推动受援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2014年,在闽宁两省区互助互学对口协作第18次联席会议上,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与永宁县闽宁镇结成共建对子,为闽宁镇提供派驻挂职干部、组织镇村干部赴福建培训学习、邀请优质福建企业投资兴业。角美镇投资37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56.8亩的闽宁二小(又名角美小学),2017年学校与角美镇角美小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2022年又与福建厦门市3所小学签订帮扶协议,通过互访互学、结对帮扶、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开展“闽宁一家亲”线上线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学校教师培养、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宝贵经验。在闽宁两地教育合作发展中,闽宁二小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达到全区“互联网+教育”百所标杆学校水平。

  与此同时,福建省妇联、宁夏妇联、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三方联合开展“闽宁芬芳·筑梦未来”对口协作,福建省妇联、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向福建省教育厅申请定向招生指标,宁夏妇联每年通过招生政策和对口协作措施宣传,向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输送宁夏优秀困境女学生20名以上。对口协作项目周期为5年,从2022年起至2026年止,福建省将定向招收资助宁夏优秀困境女学生100名到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完成大学本科学业。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校内设立“宁夏籍女大学生创业创新扶持基金”,遴选优质创业创新项目予以扶持。此外,宁夏妇联每年还选派30名宁夏优秀女中学生到福建,参加由福建省妇联主办、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承办的夏令营活动。

  为推进教育资源共享,闽宁两地积极打造“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教育联合体。厦门大学在闽宁镇设立研究生支教点,3名研究生在闽宁中学支教,22人开展“奔赴山海一起向未来”暑期实践活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与闽宁中学签订共建协议,落地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实习实践基地。闽宁第二中学联合厦门六中举行线上联合教学研修,有效助推教学质量提升。闽宁各校与福建、厦门思明区开展初中生物送课下乡活动,厦门市音乐学校与闽宁西滩小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组织线上音乐会。各类交流活动突出有形有感有效,积极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

  架起增收致富“产业桥”

  厦门市湖里区、思明区和银川市永宁县(以下简称“两地三方”)以“爱拼才会赢”的福建拼搏精神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奋斗精神,持续构筑闽宁镇产业集聚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科学谋划招商主攻方向,扭转过去“捡到篮子就是菜”的传统思维向新时代“提着篮子去选菜”精准招商实质转变,大力探索“内外结合”的招商模式,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坚持把闽宁产业园建设作为“牛鼻子”“总抓手”,通过高标准打造现代化工业园区,在企业项目立项、规划、环评、报建等项目落地关键事项和重要环节上,充分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为客商企业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引进和培育具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项目,让产业链在园区集聚,辐射带动整个闽宁镇及周边乡镇,逐步形成以园区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为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闽宁产业园建设指挥部专门设立产业发展组,由4位县(区)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县(区)商务局、发改局、工商联等重点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负责招商引资具体工作,及时解决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建设到投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招商引资工作“闭环式”管理。

  厦门市与闽宁镇采取“1+6”的模式,组织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厦门建发集团、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厦门象屿集团等7家厦门市属国企,与闽宁镇及原隆村、武河村、福宁村、园艺村、木兰村、玉海村实行一对一、全覆盖的结对帮扶,在产业带动、产品销售、服务保障等方面发力,全面推动闽宁镇各项事业发展。7家厦门市属国企主要负责同志赴闽宁镇调研考察,深入各村面对面“走亲戚、唠家常”,不断增进感情,共谋协作蓝图。6家厦门市属国企在闽宁镇投资建设项目,总注册资金2.65亿元,实际投资1.57亿元,并带动厦门航空、思明控股、湖里天地等国企在闽宁镇落地项目。

  贺兰神十万亩有机葡萄生态产业园是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的重要成果。在宁夏戈壁滩上种植葡萄,福建商人陈德启15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打造的有机葡萄生态产业园已成为宁夏迅速崛起的葡萄酒产业的引领者,形成集葡萄种植、加工、分拣、物流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基地年产葡萄酒5000吨,年产值达10亿元。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

  架起文旅融合“共赢桥”

  近年来,永宁县通过打造闽宁文旅品牌为全域旅游注入新内涵,赋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让乡村美、生态美与人文美、精神美相得益彰。

  2021年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荣获第16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和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永宁县借势“山海情”热度盘活闽宁镇全域旅游资源,真实还原《山海情》部分场景,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来到闽宁镇打卡体验,近距离感受那个年代的人物精神。

  “《山海情》播出后,很多游客慕名前来,我就把自己的场地恢复成当年闽宁镇刚搬过来的样子,再把老道具放进去,很有年代感。游客来这儿体验,可以看到闽宁镇从‘干沙滩’变成现在‘金沙滩’的过程。”赵鸿文化大院负责人赵鸿说,他也成为全域旅游的受益者。

  闽宁镇原隆村是永宁县域内最大的生态移民村,也是宁夏十大特色产业村之一,通过引资、引才、引智,逐渐形成了集特色种植养殖、劳务、光伏发电、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如今的原隆村集田园风光、亲水近水、休闲垂钓及户外娱乐运动、特色美食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乡村旅游区。目前,闽宁镇实现就业人数3600余人,辐射带动2.68万人,“走进闽宁镇、感悟山海情”已成为永宁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2022年11月,舞剧《花儿与海》作为厦门市民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在小白鹭金荣剧场首演。舞剧讲述了杨一琼带着研究生和宁夏青年回到福建研究葡萄培植技术,然而研究尚未成功,杨一琼因白血病离世,学生们带着老师的成果,毅然回到宁夏建起葡萄园的故事。葡萄产业发展至今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如今,越来越多游客将多元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带到永宁县,也把永宁县的特色文化带到全国各地,不仅培育壮大了永宁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产业兴则乡村兴。闽宁镇充分挖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潜力和优势,做足“葡萄酒+”文章,培育“葡萄酒+养生”“葡萄酒+美食”等新型旅游发展业态。闽宁镇与西夏陵、镇北堡等景点联手打造一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让游客看到、听到、感受到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聚焦景区、乡村,以闽宁镇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和福宁村、武河村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德万顺山庄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焦点,赋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内涵。

  截至2022年,闽宁镇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达8万亩,建成酒庄13家,推出28个葡萄酒品牌,葡萄酒年产量2.6万吨,每年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000元至1.2万元。全镇现有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个、文化大院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宾馆酒店16家,可容纳住宿1000余人。同时,新建闽宁镇镇史馆,游客可欣赏秦腔、花儿、话剧等,饱览各民族丰富的文化样态,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据悉,闽宁镇持续将闽宁协作的独特优势和经验做法向多维度拓展延伸,推进实施“三项计划”,有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