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之乡”南阳:用匠心雕琢团结名片丨榜样的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3-02-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生态优良、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有“中国月季之乡”“中国玉雕之乡”等美誉。近年来,南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各族群众同心向党、团结友爱、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各族干部群众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民族团结的名片雕琢得更加美好。今年1月,南阳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和千里淮河源头,南阳市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水质安全、供水安全。

  南阳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工作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市委常委会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民族工作,统一思想和行动,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成立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县、乡党政主要领导抓创建的工作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建设重要内容,出台《南阳市“十四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南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全市动员、全面督导、全员抓落实。

  为强化理论武装,南阳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法规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必修课程,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以及干部考核、巡察工作。近3年来,共举办86期干部培训班、开展210余场主题教育讲座,编印和发放学习读本2万余册,各级党政干部注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做好民族工作,做到对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真学真知、对民族团结工作会抓会管。各级党组织注重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促进各族群众相互团结、共同发展,涌现出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含南阳市)、19个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共建幸福家园

群众在南阳市方城县袁店回族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参观。

  2008年,如则麦麦提·努尔艾合麦提携带15麻袋籽料原石,从新疆和田地区辗转来到新疆籍玉石商人口口相传的南阳市镇平县石佛寺镇。

  石佛寺镇有悠久的玉雕传统,几千公里之外的和田则盛产玉石,“玉雕之乡”和“玉石之都”都因玉闻名,又因玉结缘。“石佛寺镇很开放,很包容,欢迎我们来这里做生意。”如则麦麦提说。不久后,如则麦麦提的妻子和他的哥哥一家也从新疆来到石佛寺镇创业。在他们经商的天下玉源市场,各民族商户相互照应、共谋发展。

  为了帮助外地群众在当地更好就业创业和生活,镇平县政府升级改造了天下玉源市场,投资建设了天下玉源社区。如今,如则麦麦提一家搬进了天下玉源社区。社区生活着维吾尔族、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族群众,邻里关系和谐。他的妻子热阿衣兰成为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建设作贡献。女儿在当地幼儿园入学,与各民族小朋友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健康成长……全家人在石佛寺镇安居乐业。

  阿扎提古丽和丈夫来自新疆墨玉县。10年前刚到石佛寺镇时,由于不会说普通话,人际交往、创业、就医、上学、坐车都很不方便。参加了民族工作部门举办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后,阿扎提古丽已经能用一口流利的“南普话”(南阳普通话)与顾客热情交流,生意越来越红火。阿扎提古丽说:“在镇平,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和家人在一起,还有一群汉族朋友,感觉幸福极了!”

  “我们全面贯彻中央精神,统筹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和民族团结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实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守望相助一条心、共同富裕一条路。”镇平县委书记艾进德说。

  近年来,南阳市积极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加强城市社区规划管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了“同班学习、同院就医、同区居住、同市经营、同娱同乐、同享小康”的六同模式。积极与流动人口输入地和输出地对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鼓励企业和人员跨区域有序流动和产业转移。推广镇平县“小城镇集中式”服务管理经验,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使南阳市成为各族群众的创业之地、安身之地、幸福之家。

  兴业富民一个都不少

羊肚菌种植助农增收致富。

  每天早上8点左右,镇平县郭庄回族乡团中村都丰蔬菜联合党支部委员马亚敏都会到蔬菜大棚开始一天的工作。巡视大棚、记录问题、简单洒扫……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目前常温蔬菜大棚有260个,设施面积220亩,种植生菜、小白菜、油麦菜、茼蒿等十多种绿色蔬菜,固定时段合作方来车拉货。在合作社常年从事种植业的回族和汉族群众120人,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万余元。”提起大棚蔬菜合作社的现状,马亚敏话语中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南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发展特色种植业成为群众普遍的增收致富渠道,涌现出一大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故事。

  方城县袁店回族乡姜庄村汉族村民张金堂牵头成立羊肚菌种植合作社,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开拓了销售渠道,自己致富的同时主动向他人传授种植经验,提供优质菌种,共享销售渠道,带动本村和周边村的各族群众种植羊肚菌30余亩,亩均收益4万元以上。

  社旗县常庄村的村民以汉族、蒙古族为主。多年来,村民们团结互助,劲往一处使,同心谋发展,假发厂、养猪场、粮食种植合作社、小麦繁育基地、盛阳家庭农场等独具规模,常庄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发展先进村、脱贫攻坚先进村。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常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文说:“我们牢牢抓住蔬菜生产优势,扩大面积、提升品牌,让菜园成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让菜农成为人人羡慕的好职业!”

  近年来,南阳市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整合各类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各族群众人居环境,加大投入发展特色经济。2019年以来共投入发展资金3872万元用于8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17个特色产业项目,安排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项目3个、贴息8488万元。在农村积极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全市21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部与周边村结对子、签协议,加强优势互补,让各族群众思想上同心同德、经济上相互依存、生活上相互融入、情感上相互亲近、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截至目前,南阳市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建成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柞蚕和畜禽养殖等特色种养基地136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0多家,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新征程上,快速发展中的南阳将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环境,促进各民族同心同向、携手前行,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积极为建设现代化河南省副中心城市作贡献。

  (文字、图片均由南阳市民宗局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