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记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宗丽丨三全育人模范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珉轩 发布日期:2023-02-1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杨宗丽在上课。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杨宗丽,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1981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政治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37年。她热爱教育事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师德榜样、中央民族大学首届“杰出育人奖”等荣誉。

  在学生眼里,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宗丽是个知识渊博、说话幽默风趣、讲课深入浅出的好老师。对于这位“讲马列的老太太”而言,课堂45分钟,是她最开心的时光。

  从学生到教师,从青丝到白发,从普通的教职工到北京市师德榜样……1981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37年春华秋实,杨宗丽立足三尺讲台,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真情和汗水书写了一名教师的不悔人生。

  爱岗敬业,上好一堂思政课

  枯燥、单调曾是很多人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怎样让学生爱上思政课,发挥其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这是杨宗丽长期思考的问题。

  走进杨宗丽的课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热热闹闹。她一开口,大家原本飘忽的目光被吸引,纷纷认真听课。

  融理论于鲜活的事例之中,这是杨宗丽思政课的一大特色。就以“中国共产党的筹建”这节课为例,短短45分钟,她精心准备了50多张幻灯片,从文字、图片到视频,从文档史料、珍贵照片到朋友圈截图,从理论分析、史实梳理到随机测试,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应接不暇。

  学生们说,那些上课带闲书的同学后来不带了,看手机的同学也不看了,还有外校的学生和老师前来旁听。

  外校旁听生田闯,在杨宗丽的鼓励下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他把硕士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当作礼物送给了杨宗丽,并表示要以她为榜样,做一个好老师。如今,田闯已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毕业,如愿成为大学教师。

  多年前的一节晚课,杨宗丽上课时遇到停电,学生自发找来蜡烛,请求她继续上课。在学生们看来,听杨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能让人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度。

  不仅学生爱上她的课,杨宗丽所授课程多次成为观摩课,教育部、北京市的相关领导和专家都曾随堂听过她的课,并给予高度评价。

  精益求精,带出优秀团队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委员会成员,杨宗丽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在学位点申报和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及申报上苦下功夫。

  杨宗丽多次担任学科点导师组长,她负责主持建设的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先后由校级优秀课成为校级精品课,主持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这些成果为教研室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带出来的。”作为教研室主任,杨宗丽十分注重队伍建设,所带教学团队近年来先后获得校级讲课比赛二等奖1人,北京市讲课比赛二等奖1人、一等奖1人、实践教学成果二等奖1人。

  “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应该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群体。”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线上讲座,杨宗丽结合多年从教经验,生动讲述了教师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建议年轻教师从静力感、目标感、约束感、责任感等方面提升职业素质。

  “常修为师之德,常怀崇教之心。用‘德’去影响学生,用‘才’去引领学生。”一名年轻教师说,杨老师以虔诚之心对待职业的态度,让人受益匪浅。

  多年来,杨宗丽还为其他高校新入职教师做有关师德的岗前培训。一次,在听完杨宗丽在清华大学的讲座后,有学生问,“这场讲座准备了多久?”她回答说,“一辈子”——这是她一辈子读书和思考的结晶。

  用心用情,讲好大思政课

  让思政课从“课堂”走向“生活”,是杨宗丽一直探索的方向。例如,讲到共产党诞生时的艰难,她会联想到年轻人追梦的困难,并鼓励大家要充满信心。

  杨宗丽几乎年年带学生游胡同、讲党史,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她也曾利用双休日,带领本科生去圆明园、卢沟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

  为了讲好理论课程、党史故事,杨宗丽曾到许多革命圣地参观调研,还自费走了一段长征路。“走一段长征路,用自己收集的各种资料和拍摄的数千张照片,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历史。”她说。

  把读有字之书和读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在行走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便是杨宗丽摸索出来的思政课秘诀。

  每学期开学,杨宗丽会给所有学生留下电话,并告诉他们:“遇到困难,随时找我。”

  有学生在校报上撰文评价杨宗丽:“她待人和蔼,又不失严肃,学校规章,课堂纪律,有言在先,违者重罚,说到做到,故听者动容,无人敢以身试‘法’。”学生敬佩她,有毕业多年的学生再次回到学校,还会走进她的课堂,再次聆听教导。

  用一辈子备好一堂课,杨宗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学生并非教师讲台前的匆匆过客,而应是教师精神生命的延续。能从事教书这样一种职业,真是我的福气。当教师是我无悔的选择。”她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