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守象人
来源:云南日报 马亚姗 发布日期:2023-02-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1年9月10日,一群亚洲象渡过湍急的把边江,回到了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的森林,至此,北游的象群回到了属于它们的家园。一年多过去了,回家后的象群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此刻它们应该正和同伴们在热带雨林中欢快地觅食、嬉戏。

  热带雨林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林间的沟谷、山坡、竹林及宽阔地带是亚洲象的栖息地。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雨林的面积逐渐减少,大量超海拔、超规划、超坡度的“三超”橡胶林让雨林的生态环境不复从前。雨林在缩小、被分割,每天需要大量进食、运动的野生亚洲象被迫随着家园的变化走出了雨林,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周边村寨,野象与村民时常会狭路相逢,它们破坏村民庄稼、房屋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原本相安无事的人象关系也因此变得微妙起来。

  大象厚厚的肉垫让它可以悄无声息地靠近人类,暴躁的独象会主动袭击它认为的“入侵者”。在西双版纳,流传着不同版本的成年野象伤人的故事,一次偶遇野象引起的意外,就能让一个家庭从此不再团圆。芭蕉林深处的支龙村,护林员李荣徐至今仍心有余悸。他说,一个深夜,一头落单的大象来访,趴在农舍窗旁,侦查有没有夺门而入的必要。房屋里的村民害怕极了,最后亲眼目睹带着失望离开的野象,它发出悲伤的哀嚎声,整晚回荡在村庄。

  人类想要和野象保持和谐长久的关系,避免冲突发生,最好的方式,是不打扰彼此生活的空间,而人类,更应该作好表率,为大象保护好它们的家园。“雨林修复,生态助农”项目是以西双版纳基诺乡为试点,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高海拔地区,鼓励村民退胶还林、修复雨林,基金会免费发放多样化的生态树种及部分珍贵树种给村民进行替代种植,并按每亩每年600元,给村民发放管理费,为期10年,在保障村民收入的基础上,实现雨林生态修复。

  在雨林修复的试点基诺山,过去近20年都没有野象活动。巴飘村老支书李福曾说,以前基诺山胶树太多,动物不常来,连飞鸟都很少,但就是这样一个鸟都很少来的地方,近一两年,却不时发现野象的行踪,先是去年10月一头独象出现在了巴朵村,今年2月,又有野象在基诺山的雨林中留下了脚印。

  村寨的外部,实施了在对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区划,将亚洲象隔离在核心保护区范围内,将一般控制区作为人象分隔的缓冲地带,作为食源地建设的主要区域。其次实施“安居”工程,大力推进隔离围栏、修筑防象沟、防象壁等防护设施建设,对亚洲象栖息地周边民房进行加固改造,启动居民区外围的防象工程建设,保障亚洲象活动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野象是很有灵性的动物,虽然一次次前来“视察”,却没有破坏村寨的房屋和庄稼。野象的出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诺山生态环境的变化,也许不久的将来,野象还会来到这片森林,远远地看望那些忙着为它修复家园的人。

  大象很聪明,通常不会刻意伤害人类,紧急情况下,甚至会把受伤或生病的小象交给人类救助,这是大象赋予人类的信任。一个深秋的午后,一头母野象似乎知道人的善良,擅自脱离了一群觅食的野象群,带着小野象来到西双版纳的一个边境村寨旁,在距离村寨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它一直在原地徘徊不前,十分烦躁与不安,象鼻子不停地晃动,但是又不进村子,母野象似乎也知道寨子里的村民会害怕它们,不敢靠近。母野象停留了一段时间,哀嚎了一阵,慢慢地,身子极度虚弱地瘫倒在地。

  这时的村民才敢近距离上前去一探究竟,原来是母野象中了偷猎者的枪弹,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地救治,又长时间地行走,没有进食,母野象已经精疲力尽,临终只好把小野象托付给人类了。

  只有3个月大的小野象陪在妈妈身边,用小鼻子不停地推着母野象的身体,两眼无助地看着人群。好心的村民马上把小野象抱回村子里,给它喂食。当州林草局工作人员接到村民的求助信息,立即朝村寨赶来。工作人员到来准备带小野象离开时,只见小野象三步一回头,看着母亲,久久不愿离去……

  这里有一群保护野生大象的守象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有公务员、媒体人、村民,还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大家团结一致,群策群力,让野象与人类和睦相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张锡炎就是守象人中的一员,他曾是北京一名媒体人,2009年秋,他到西双版纳考察,在野象谷看到一头名叫“未来”的忧郁大象。大象眼睛湿漉漉,张锡炎和它对视,在那一瞬间,他忽然明白,大象是起点,他是终点。采访结束后,他怅然回京,可心里装的是雨林和大象忧郁的眼神,他知道,此后的人生将与野象相随相伴了。

  张锡炎活跃、独立、激进,目光如炬,浓眉大眼。当谈起大象时,他会滔滔不绝:一刹那,10年与大象之间的故事,会全部情真意切地流露出来……

  2012年11月22日,张锡炎在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正式立项“小象未来成长计划”,针对云南边远山寨的少数民族孩子,经常举办小象雨林课、乡村自然导师等公益活动,给他们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年后,他举家离京,定居西双版纳。他将目光投向雨林,为亚洲象救助中心招募志愿者,牵线央视发起亚洲象保护直播,开始尝试把公益和卖茶相结合,开始了小象未来成长计划的“贫困茶农帮扶项目”。

  张锡炎说:“这也许是一种新的默契,也是人与大象最原始的和谐共生,在修复雨林这件事上,虽然我们现在的力量还很小,虽然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但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雨林的绿树就会越来越多。”

  2018年,“小象未来成长计划”与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共同在基诺乡推动“退胶还林、修复雨林”,助力雨林乡村振兴,雨林修复生态、助农公益项目及雨林原住民文化保护和传承、当地青少年的自然教育和对外交流。

  2022年是基诺乡开展退胶还林、修复雨林的第5年,基诺乡试点修复的总面积,也达到了503亩。还雨林一片绿洲,共建人象和谐相处的家园。雨林生态保护,表面是生态环境问题,核心是解决当地人的生活与收益问题,而长久的根基,则是教育问题。

  张锡炎还介绍,2022年5月24日,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的雨林修复筹款项目“热带雨林保护行动”在腾讯公益上线,截至6月11日,短短19天的时间里,在网友们的积极参与下,已筹集到了12万余元善款。其中一笔,是一位匿名爱心网友捐赠的5万元,让基金会的小伙伴非常感动,也格外开心。雨季来临后,新一年的雨林修复已经开始,由于疫情影响,筹款艰难,本来我们对今年的管理费还有点担心,但这笔善款,就像一场及时雨,有无数陌生网友的支持,我们可以放心购买树苗开始栽种,也对今年筹集给村民的管理费有了信心。

  乡村振兴创新模式,青山绿水文化传承。从文化和教育层面,促进公众对雨林的认知,帮助本地人更好地了解雨林生态价值,实现保护和利用同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索在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多元化发展模式,未来可推广到更多地区。

  为了更好地缓解人象冲突,张锡炎每天行走在热带雨林,穿梭在沟壑山间,为设立“大象食堂”寻找合适的地点。“大象食堂”就是给野象“做饭”,将它们留在食材丰富的桃花源,不会再觊觎人类的领地。为了深入了解“大象食堂”这些问题,腾讯公益平台捐赠人李彦琪作为“公益真探”,飞跃半个地球,成了这个热带雨林偏远村落的特殊访客。

  对于雨林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张锡炎来说,“大象食堂”项目的底层逻辑是清晰的,人类放下猎枪后,野象数量从100多头增加了一倍,天然雨林却因为橡胶、砂仁等经济作物的挤占缩小了面积。“大象的食物主要是草本、禾本植物,现在树木太过密集,让林下可采集的食源变得稀少,所以大象在保护区呆不住了。”现在,第一座试验食堂设立在小田坝村,基金会用1.5元/平方米的价格永久回收了280亩过耕地,通过种植大象爱吃的食物来打造食物源基地。

  如今,张锡炎又在积极地推动雨林环保教育的事业,正在为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披星戴月,一苇以航。

(编辑:文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