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字当头不负春光——一年好景看春耕
来源:中国民族报 田稔 发布日期:2023-02-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月17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油菜基地,农技人员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春管。新华社记者杨楹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重要时节,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力争为完成全年粮食稳产保供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农作物良种、先进农机、技术推广……今年春耕备播一线,新科技、新技术给田野带来丰收的新希望。

  新科技为现代农业插上翅膀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红星村的种植大户朱向永家的小院里,金属碰撞声不断传来,技术人员正在对农机设备进行检查、修整和调试。

2月17日,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四联村委那老村村民在翻耕稻田。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去年我种了1343亩玉米,采用密植滴灌高产技术,种植密度达到了近6000株,平均亩产达到2266多斤,比2021年每亩增产300多斤,而且省水、省肥、省药。仅种玉米这一项,就有纯收入90多万元。”朱向永乐呵呵地说。朱向永有着多年的种植经验,一直摸索着高产的“窍门”,但让他真正受益的还是农业科技。去年千亩“吨粮田”带来的惊喜,更增加了他今年种粮的信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和设备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种粮农民挑上“金扁担”,实现科技种粮。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有林说:“我们将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技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构建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牧民生产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技术服务,为农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1月30日,在广西兴业县石南镇的一处农田里,当地农业部门的科技特派员(右)观察农作物长势。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立春过后,气温逐渐回升,天山南北的优种冬小麦在高标准农田里积蓄生机,静待春暖花开。此时正值冬小麦追施返青肥的关键期,新疆各地正抢抓农时,组织人力、机械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为冬小麦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以前各种各的,东一块西一块,大机械进不去,种地主要靠人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村民高琦说,“村里成立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后,流转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如今,播种机有北斗导航引导,灌溉有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新技术,喷药、施肥用上了无人机。”

  据了解,目前,新疆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5000多万亩,全区小麦、水稻、玉米综合机械化率已分别达到98.9%、94%、89.7%。2022年,全区粮食平均单产每亩496.73公斤,较上年增加8.8公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新疆将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依靠主攻单产稳定小麦总产,多措并举扩大种植面积,今年粮食产量力争达到2000万吨左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库尔班江·胡土勒克表示,未来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不断提高产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丰收的密码在科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经迈入世界第一方阵。

  好种苗为增产丰收培育希望

1月29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辛屯镇西兰花种植基地,村民在移栽蔬菜苗。赵庆祖摄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随着气温回暖,广西各地进入春耕育苗的好时机。2月16日,2023年广西春耕生产现场会在玉林市博白县拉开序幕。

  在博白县桂客农业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育秧示范基地,经过机器自动填土、配水、撒种等工序完成育秧后,一个个育秧盘通过全自动传输带被有序地送到工人手里。育秧盘在炼秧场整齐排列,接受喷灌设施的“洗礼”。不远处,基地里播下不久的稻种已长成翠绿喜人的秧苗。再过几天,这些秧苗将被以机械化插秧的方式移植到稻田里。

  “公司基地主要推广‘野香优’系列优质水稻品种,建有现代化水稻育秧基地40亩,单季育秧供移栽大田面积能力达2万亩。”该基地负责人介绍,公司着力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依托全自动播种生产线,从“喂盘”到催芽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减少劳动力和农资投入成本,切实提高了制种效益。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核心,对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博白县大力推广机械化集中育秧工厂,通过订单农业培育水稻秧苗服务种植户,狠抓秧苗质量和水稻种植效率。截至目前,博白县已备足水稻种子52.2万公斤,2023年全县预计完成早稻种植面积41.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23.4万亩。

  春回大地,春风和煦。连日来,云南各地迎来持续的晴好天气,开启“春忙”模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俄扎乡松树寨村的百亩梯田里,处处呈现一派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

  这些天,俄扎乡农科站组织技术人员把农技服务送进田间地头,对农户的育秧技术、田间管理进行技术指导。犁田、除草、修埂、平整田地、撒下红米籽种、覆膜保墒……“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就出来撒秧了,我们严格按照技术员的指导来做,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村民马秀琼说。

  元阳县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核心区,这里的农民依然沿用传统耕作方式种植梯田红米。据了解,元阳梯田红米是最早驯化的古稻,是一种接近于野生稻的禾本科稻,对种植环境要求苛刻。云南农业大学团队研究表明,哈尼梯田水稻品种等位基因比现代品种平均高3.18倍,还蕴藏着丰富的抗病、抗逆、耐瘠、耐温等基因资源。

  近年来,元阳县加大梯田红米产业培育,依托哈尼梯田资源优势,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措施,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的经营模式,走原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化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在梯田中栽种红米,政府会给相关的优惠政策,每年县粮食购销公司还会保底收购,大家都愿意继续种红米。”马秀琼说。

  农资足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春耕备耕好时节,不误农时忙春耕。虽然已经到了饭点,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镇农资城内依然人头攒动,各个摊位前的客人一拨接一拨。“好多农药都降价了,你来的时候顺便买上点。”任志俊一大早就来为自家玉米地选购农机,看到农药价格有优惠,便打电话叫侄子也来看看。

2月9日,宁夏西吉县金曜塑业公司工人操作叉车搬运生产地膜的聚乙烯树脂原料。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

  目前正值农资销售旺季,将台堡镇农资城热闹的景象同样出现在银川市贺兰县。“过完年就有人陆续来订化肥,每天大概配送30吨到50吨。”宁夏汇丰农资有限公司的仓库内,磷酸二铵、复合肥、尿素等一应俱全,工人忙着装载化肥。“现在还不是最忙的时候,三四月才是用肥高峰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农资储备和调剂调运,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确保春播用种、用肥、用药质量可靠,价格稳定。”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全区春播化肥需求量13万吨左右,春耕农药需求量约700吨。截至目前,宁夏全区已储备化肥24.57万吨、农药957吨,春耕期间化肥、农药供应较为充足。

  “今天到达7车化肥,卸车作业一定要轻拿轻放,化肥袋子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化肥是怕湿货物,避免发生货损。”2月15日,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拉萨车务段拉萨西站货场,货运员次仁拉杰向装卸工们叮嘱注意事项。站台上,十几名装卸工来回搬运,将袋装化肥码垛整齐,2台叉车在站台上往来穿梭,不时有满载一垛垛化肥的汽车驶出铁路货场。

  近日,西藏农业地区相继进入春耕季节,拉萨车务段管内的拉萨西站、日喀则西站也迎来春耕物资装卸高峰期。面对近期西藏多地出现的寒潮大风天气,拉萨车务段及时研判恶劣天气对春耕物资运输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严格落实作业标准,全力保障春耕之需。

  为确保春耕物资随到随运,拉萨车务段制定了“以卸保排、以卸保装”的运输机制,24小时待命,让春耕物资早装车、早运输、早备耕。据了解,截至2月15日,拉萨车务段管内共计到达春耕化肥40车2420吨,已全部发往西藏各农耕地区,后续的卸车发运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22年9月,落日余晖下的哈尼梯田。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春耕在即,稳住春耕物资运输基本盘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拉萨车务段客货科助理工程师贺金宝说,为助力稳产保供,该段积极开辟绿色通道,构建“装、运、卸”直通机制,对管内春耕物资主要到站点动态盯控,对到达重车合理编制调车计划,采取快解快编、快取快送、快卸快装等措施,加速车辆周转,实现运转顺畅,确保春耕物资第一时间抵达田间地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