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别样红民族团结一家亲——武汉市江岸区奋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美丽新画卷
来源:中国民族报 记者罗一萌 通讯员孙胜元 发布日期:2023-03-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位于长江北岸,因地处长江岸边而得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居住在这里的汉、回、土家、满、苗、壮、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多年来,江岸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纲”和“魂”,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用心用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树立了一批立得稳、叫得响,彰显时代风貌的民族团结进步典型。2016年,江岸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今年2月,江岸区被湖北省民宗委命名为2022年度“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1 创新“红色文化+民族团结”特色品牌,绘就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走进红色场馆。

  2月17日上午,江岸区武汉二七纪念馆,一块块展板被摆放在醒目位置,吸引众多市民参观学习。来自汉铁高中和汉铁小学的10余名志愿者,热情地向观众介绍着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发展变化。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东乡族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汉铁高中学生志愿者马欣悦站在展板前向观众介绍着家乡的发展变化,她还跳了一段东乡族舞蹈,赢得了热烈掌声。

  在介绍维吾尔族相关知识的展板前,汉铁高中学生志愿者麦克娜·艾尔肯介绍着新疆特有的艾德莱斯丝绸和桑皮纸制作工艺。“今天的讲解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这个大家庭中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她说。

  一个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彰显着江岸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我给大家讲的是我们江岸区的民族团结故事,很多观众听后深受感动!”汉铁小学学生志愿者范栩浩自豪地说。

  江岸区是武汉市红色资源最丰富的城区之一,辖区内红色场馆众多。近年来,当地着力用好红色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利用红色资源优势,以革命纪念场馆为载体,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江岸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石莹说。

  “我曾在历史课上学习过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麦克娜·艾尔肯说,这一次参观纪念馆我触动很深,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学生要倍加珍惜、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据介绍,江岸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红色场馆”活动已陆续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等地举行。这些活动生动展现了江岸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精神风貌,擦亮了江岸区“红色文化+民族团结”的特色品牌,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扩面升级、提质增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 讲好“三堂课”,优化宣传教育机制,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

江岸区深入基层一线宣传民族政策。

  拍摄《疆湖儿女》纪录片、发起“我为家乡新疆棉代言”公益直播、为在汉新疆籍学生捐资……留汉创业十余年,90后新疆籍大学生张培文将一颗颗感恩的种子播撒在江城武汉。“白手起家来汉创业,离不开党和政府、湖北各界朋友的帮助。没有这些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他说。

  从2018年开始,张培文的“微梦”团队将镜头对准生活在湖北的普通新疆人,他们中有大学生、创业者、基层公务员。一帧帧画面传递出民族团结的信念,一个个纯朴善良的新疆青年形象走进大众心间。如今,“疆湖儿女”架起了不同民族间沟通的桥梁,传播着民族团结正能量。

  张培文的故事是江岸区优化宣传教育机制,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思想基础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江岸区持续讲好“三堂课”,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心”入“脑”。

  讲好“理想信念课”。整合市民广场、社区讲堂、企业园区等社会教育基地,先后举办“党旗映天山”新疆文化交流艺术节、“四史”知识竞赛、“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演讲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社会宣传等方面,扎紧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讲好“民族政策课”。利用“大江金岸”等新媒体平台、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宪法宣传周”等普法活动,向基层提供“三送”(送书籍、送培训、送慕课)服务;开展民族团结“七个一”活动(一场仪式、一期展板、一组资料、一批标语口号、一次座谈、一期培训、一次联谊),引导广大市民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习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党群服务中心、政务中心开办专题培训班,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讲好“先进典型课”。通过经验宣讲、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大力宣传共居互爱的社区、共学互帮的学校、共事互助的企业等典型,切实做到学有榜样、行有方向;着力打造“融媒体+民族团结”,不断创新话语方式,加强传播手段,切实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团结故事。

 

  3 奏强“三部曲”,优化精准服务机制,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基础

江岸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化政策技能培训。

  “感谢各级党委、政府为我们提供的政策帮扶,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我们的钱包鼓起来了,也要回馈社会。”近年来,在抗疫、抗洪等紧要关头,江岸区少数民族经营户们捐款捐物,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守护城市安全。

  甘肃籍群众黄麟是高塬风情主题餐厅的老板。在武汉抗疫战中,他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配餐送餐,共送出3万多份爱心餐。

  “我们一家在武汉做生意多年,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这里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黄麟说,除了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外,他还运用自己掌握的政策法规,引导辖区流动人口守法经营、勤劳致富。

  在江岸区乃至武汉,像黄麟一样的外来创业者还有很多。为帮助来汉少数民族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江岸区优化精准服务机制,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的,以城市社区为着力点,以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为切入点,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创造社会条件。

  奏强“欢迎曲”。倾力帮助来汉群众“过三关”:过人地生疏关、过语言障碍关、过就业起步关。精心搭建“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在140个社区和6个来汉少数民族经营户门店设立联系点,提供咨询、就业、就医、就学等服务。开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提高外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沟通交流能力。鼓励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新来群众增强谋生就业技能。

  奏强“帮扶曲”。组织辖区医院等相关单位,与少数民族居民较多的社区“结对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加强沟通,发挥来汉少数民族群众联系点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将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家庭纳入低保范畴,帮助流动少数民族家庭解决子女上学等问题。

  奏强“发展曲”。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来汉少数民族经营户提供政务代办、技能培训等服务。依托辖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汉口文创谷”实践创新基地等平台,为外来少数民族人才到江岸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一系列举措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江岸区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和自觉行动,越来越多的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在这里买了房、买了车、立了业、成了家、落了户,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4 下实“三招棋”,优化多元协商机制,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治理基础

春节前夕,武汉市汉铁高中学子看望社区老人。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江岸区下实“依法治理棋”,积极与务工输出地信息互通,强化当地来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探索共同治理机制,将民族事务纳入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设立“居民议事厅”“大物管联席会”“小区治理合伙人”等协商机制,吸纳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江岸区下实“互嵌融合棋”,助推社区共融。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占地5.5平方公里,居住和生活着18万人。百步亭社区党委成立了社区统战部,配备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联络员。同时依托社区党组织网格,建立了23个苑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小组、820个楼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小队,整合社区资源,吸纳有能力的党员、热心居民、物业员工参与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事有人管、忙有人帮、困有人扶,百步亭社区多措并举让各族群众住得安心、舒心、开心。社区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社区,让居民在参与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培养各民族居民间的感情。大家不禁感叹:“生活在这样的社区,幸福感满满!”

  江岸区在增进情感、增强归属感的基础上,加强思想引领,下实“引导奉献棋”,引导少数民族群众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涌现出一大批有情怀、乐奉献的先进典型。

  “从一碗面做起,让环卫工人吃上热乎饭。”2021年,江岸区新疆籍少数民族经营户自发组织开展“爱祖国,爱武汉,爱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辖区十余家新疆餐厅为百余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武汉马一洒餐饮公司负责人马玉杰,积极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主动配合化解涉少数民族业主的矛盾纠纷。马一洒餐饮门店被武汉市民宗委确定为来汉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联系点之一。2020年6月,马玉杰与家乡的爱心企业家共同发起“迎七一、感党恩”捐资助学活动,资助甘肃临夏县咀头村希望学校。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马玉杰说,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民族团结事业,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江岸这片红色沃土绽放得更加鲜艳。


 

  评 论

 

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罗一萌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上,民族工作面临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在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效上。

  近年来,武汉市江岸区委、区政府始终将民族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站在全局高度,落实主体责任,将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出台了《在全区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工作方向和要求。动态完善民族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严格考评奖罚制度,激发各单位积极性。

  做好宣传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武汉市江岸区委、区政府把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

  政策落地,关键靠党员、靠干部。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武汉市江岸区委、区政府通过组织研讨会、举办专题培训等形式及时组织传达党中央精神,研究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干部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将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区委党校主体班教学内容。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举办年度民宗工作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区直部门和各街道分管领导、民宗干部以及社区民宗工作联络员200余人,推动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武汉市江岸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将民族工作纳入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一张图”规划,科学布局,明确工作思路和机制,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在江岸区落实落地。同时加强协调联动,明确民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41家区直部门和17条街道社区职责分工,定期召开联席会,分析形势,部署任务,研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