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泉:探索“五微法”推动民族工作进社区丨经验交流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思思 叶菁菁 发布日期:2023-05-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浙江省龙泉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响应浙江省“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推出“五微法”,推动民族工作进社区。如今,龙泉市高质量打造了水南社区“石榴红”工作室,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深挖资源优势、推出品牌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党群联动共同画出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

  构建“微服务”。建立“1+3+N”社区服务“微模式”,着力在“+”上“做文章”。“1”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建设1个社区服务综合平台;“3”是重点围绕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内容,在辖区内设置3个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服务站点;“N”是融合各族群众实际需求,不断延伸拓展服务内涵,打造“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结对帮扶+”等特色版块。

  点亮“微心愿”。以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空巢和高龄老人等为重点帮扶对象,创新推出微心愿“两张清单”。“认领清单”由社区进行初次发布,共建驻区单位、爱心服务志愿队、社会爱心组织及社区党员等进行“一对一”认领,明确帮扶对象、帮扶物资;“爱心清单”由社区进行统筹发布,通过社区微信群、社区公开栏、心愿信箱等“线上+线下”方式,由有需求的群众自行选择。通过社区“派单”、爱心组织“接单”、群众“点单”的服务模式,累计发布微心愿450个,帮助了600多个困难家庭和群众。

  创新“微循环”。坚持“聚党心、筑同心”工作法,进一步激发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聚焦打通联系服务社区群众“最后一公里”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整合辖区有效资源,组建以14个党员中心户为主,以各族群众志愿者为补充的调解志愿队。通过社区服务综合平台摸清矛盾纠纷,3个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服务站点第一时间确定调解志愿队,志愿服务者根据辖区各民族分布情况上门调解,形成“微循环”全周期闭环工作模式。

  办好“微课堂”。坚持为各族学生办好“微课堂”,通过社区“四点半学校”、小区青苗学堂,创新推出“三彩课堂”等系列活动。创建“红色课堂”历史学堂,先后开展“五十六个民族我知道”“党史故事我会讲”等系列活动;开办“粉色”关爱课堂,针对社区内的留守儿童,进行亲情陪伴、情感关怀、自护教育;践行“绿色”环保课堂,先后开展“垃圾分类小比赛”“种好一棵树”等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民族一家亲”的种子在各族小朋友心中生根发芽。

  搭建“微舞台”。以“文化为民、文化乐民”为目标,积极协调社会资源,搭建民族文化“微”舞台。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经典诵读、歌舞展示等表演,让民族文化成为推进各族民众拉近距离、沟通交流的“和谐音符”。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先后举办了“悦园中秋邻聚里 民族团结话和谐”中秋晚会、“微光与荣光”表演会,充分展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精美服饰,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在社区、香在人心。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