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郑家庄:民族团结进步的村庄样板
来源:中国民族报 劳学丽 发布日期:2023-05-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云南大理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是一个仅有186户、618人的自然村,居住着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

  春日午后,漫步在郑家庄,小桥流水、花开遍地,花园式的村落仿佛让人置身画境。

  郑家庄位于滇藏茶马古道沿线,这条连通中国西南的商路是各民族迁徙、交流、融合的大走廊。

  60多年前,7户藏族、2户傣族迁入郑家庄。村民们“手把手”教他们耕种、发展生产,让他们很快在村子扎稳了脚跟。改革开放以来,藏族村民发挥熟悉药材的优势,在外闯出了一条路子,又回村带领村民做起药材生意。

  中草药材是郑家庄的三大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全村60%以上农户从事中草药材营销,把药材生意做到了北京、上海、新疆等地。全村每年中草药材营销收入达700多万元。

  “早些年,我走南闯北做生意,到过很多地方,但没有一处能比得上家乡。”村民王庆荣祖辈三代人从事中药材交易,家族容纳了白、藏等5个民族一起生活,他家的院子里建有中草药材研学堂,陈列着一百多种中草药材,供来自各地的中草药材研究者观摩。这里已成为展示郑家庄民族团结和产业兴村的重要“窗口”。

  “在洱源,说到中草药材不得不提到郑家庄,谈到中草药材就不得不聊到我们的老支书何国祥。”村民王洪康说,大家更喜欢叫何国祥的藏族名字——曲登。曲登小时候跟着父亲远游四方做药材生意,学有所成之后,开始教邻里识药辨药,带着村里人一起做生意。

  “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富才奔小康。”在王洪康的印象里,何国祥常说这样的话。十五六岁时,王洪康就跟着何国祥一起到迪庆、丽江做药材生意。在何国祥的帮扶下,王洪康逐渐独立做起中草药材生意。

  村子富裕了,郑家庄有条件拿出更多资金,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近年来,郑家庄先后实施了生态示范村等项目,硬化村内外道路,架设路灯,大力开展村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四旁绿化和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美化了村容村貌。

  互帮互助,共同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郑家庄,秉承“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将“一家有难大家帮”传统互助行为,演变为“党员来挂钩,帮扶贫困户”的扶贫助困制度,成为大理州“共建共治共享的典范、自治德治法治的榜样”。

  “大河里面没有水,小河里面不可能有水。”生活在郑家庄的村民们,早已把这种民族团结的意识深深种在心中。

  20多年来,郑家庄因民族团结、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建共享,成为洱源县远近闻名的村落治理“样板”,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云南“民族团结的村庄范本”。

  为了促进邻里和谐,村里有威望的村民自发组成了调解小组,了解村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为民排忧解难。

  今天的郑家庄,村落美了、人民富了,治安好了、乡风正了,产业兴了、名声大了。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郑家庄的干部群众还在探索新的路径、尝试新的发展。在村子的文化中心广场处,一个集主题宣传、党建引领、商务推荐、特色展示的场馆正在建设中。

  “我们要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馆和培训基地,把郑家庄的中草药材研学堂和特色商品推荐出去。”三营镇党委副书记张智表示,新时代的郑家庄正在朝着更加美丽、更加团结的方向迈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