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粉搞出大产业——“螺蛳粉之乡”的“出圈”秘诀
来源:中国民族报 唐榕邑 田稔 发布日期:2023-05-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顾客在柳州市一家螺蛳粉实体店品尝螺蛳粉。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酥脆的腐竹、爽口的酸笋、丝滑的米粉、红亮的辣油……多少游客不远万里来到广西柳州,就是为了这一口“酸爽臭辣”的螺蛳粉。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期间,来到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详细了解螺蛳粉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大家,“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我相信,将来螺蛳粉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千亩螺蛳养殖示范基地。芦晓峰摄

  一碗粉,红了一座城。近年来,柳州市紧紧依托“螺蛳粉”这张名片,坚持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以螺蛳粉制造为延伸,逐步形成集休闲农业、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开花。

  “网红”小吃+工业化,做成百亿大产业

 柳州市柳城县社冲乡柳州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工人在鹌鹑蛋加工厂车间里忙碌。黎寒池摄

  走进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工厂现场一片忙碌:无菌车间里,流水线两侧的工人熟练地将花生、酸笋、酸豆角等真空调料包分拣装袋;车间一角,电商主播正在直播间热情地介绍招牌产品,订单量持续攀升……

  广西人素来喜爱“嗍螺蛳”,不过“螺蛳+粉”的搭配吃法,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柳州夜市。但在2010年以前,柳州螺蛳粉和许多地方小吃一样,“养在深闺人未识”。为推动螺蛳粉走出去,2011年,柳州市政府实施了“螺蛳粉进京”项目,一批现煮粉店落户北京,吸引不少食客光顾。2012年5月,柳州螺蛳粉亮相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再次燃起了食客对螺蛳粉的热情——五湖四海的食客来到柳州大快朵颐,却为“粉好吃带不走”而扼腕叹息。

电商主播正在直播销售螺蛳粉。 黄永成摄

  造一碗能够寄递的螺蛳粉!为满足更多食客需求,有着“工业思维”的柳州人通过技术革新,把螺蛳粉做成可以长期保存、方便携带的袋装速食,拉开了螺蛳粉产业化的序幕。2014年10月,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2022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82亿元,同比增长19.6%,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00.7亿元,同比增长19.8%。

  从路边摊走进工业园,短短数年间,柳州螺蛳粉不仅火遍全国,还做成了百亿大产业。“红极一时不难,难的是一直红下去。”柳州市螺蛳粉协会会长唐机文说,打破生命周期短的“网红魔咒”,是柳州螺蛳粉不断追求的目标。制定并严格落实行业标准,正是螺蛳粉产业走向“长青”的重要密码。

  多年来,柳州市陆续发布《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方案》《柳州螺蛳粉文化旅游服务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涉及螺蛳粉原材料种养、生产加工、经营流通、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文化旅游服务等领域。

  2021年6月,“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产业链不断延长,带动了螺蛳粉原材料和衍生产品发展,既推动了螺蛳粉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致富渠道,实现共赢多赢。”柳州市商务局副局长贾建功说。

  核心原料“柳州造”,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柳州海吉星市场,一辆辆载满米粉、花生、腐竹、木耳、调味料、酸笋等货物的车辆出出入入。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螺蛳粉原材料集散中心”,这里聚集了500多家供应商,原材料种类丰富,全国超过70%的螺蛳粉原材料来源于此,日均交易量超500吨,日均交易额超1000万元。

  螺蛳粉产业历史性突破的背后,离不开大体量的原料供应。为推动螺蛳粉产业发展,柳州市在产业链的源头渠道上下功夫,积极创建连片螺蛳粉原材料种养基地,产业规模化给当地的农业发展带来契机。

  走进柳江区进德镇乐山村长安屯的豆角种植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在田间劳作。“我们屯今年种了200多亩豆角,大家都非常积极。”言语间,村民黄大姐的目光充满希冀,“我家入股了5亩,希望今年豆角实现大丰收。”

  在柳城县社冲乡的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工人在酸笋、鹌鹑蛋加工车间里忙碌着。村民刘大姐从开厂就在这里务工,现在从事打包工作。“以前我在家务农,现在我每个月工资能达到4000元,在乡里已经很高了!”她高兴地说。

  在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广西保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覃保林从稻田里抓起一把螺,算起“致富账”:流转300多亩田进行标准化稻螺种养,400多亩地种植豆角、辣椒等,年收入达数十万元。

  从一粒米到一把螺,“小米粉”与乡村振兴等“大民生”紧密相连。像长安屯、社冲乡、王眉村这样大力发展螺蛳粉原材料加工的乡村,遍布整个柳州。“米粉是汉族地区的传统食品,而用甜笋制作的酸笋是苗、侗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螺蛳粉便是各民族饮食文化交融互鉴的产物。”唐机文说,优良的水质造就了优质的食材,让螺蛳粉不仅成为柳州各族群众的乡愁记忆,也受到越来越多食客的青睐。

  2018年起,“柳州螺蛳粉”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确保核心原材料柳州产、柳州造,柳州市引导县区大力发展竹笋、豆角、螺蛳、木耳等原材料产业,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村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螺蛳粉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2年,柳州市认定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生产示范基地20个,规模达到55.2万亩,带动20多万农民人均年增收近万元。今年,柳州市计划新建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生产示范基地8个,扶持柳州螺蛳粉原材料加工企业3至5个。

  深耕螺蛳粉文化,文旅融合锦上添花

  在柳州市中心,可以看到不少游客提着行李,搭上车身贴满螺蛳粉图案的公交车。今年3月,柳州市开设了两条“嗍粉公交”专线,串联起多家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都喜欢光顾的“网红”螺蛳粉店,也在柳州火车站、汽车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设站停靠。公交驾驶员也“兼职”当导游,指引慕名而来的游客直奔“嗍粉”目的地。

  “最近来吃粉的外地游客很多,周末排队至少要等半小时。”柳州五星商业步行街一家“网红”螺蛳粉店负责人说,现在每天可以多卖约1000碗。

  据了解,仅今年春节期间,柳州就接待游客逾373万人次。游客在品尝螺蛳粉之余,也体验了柳州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来到位于柳南区的螺蛳粉小镇,放眼眺望,远山重峦叠嶂、竹海苍翠欲滴、禾苗迎风生长、豆角在地里萌芽……白墙黛瓦的新农村风貌隐现于山水田园间。

  螺蛳粉小镇于2018年获批建设,2019年成为国家级4A景区,总规划范围包括洛满镇、太阳村镇的9个行政村,项目总面积约94.47平方公里。小镇距离市区约20分钟车程,可乘公交车直达核心区。

  在螺蛳粉生产集聚区,已有35家螺蛳粉企业入驻园区,预包装螺蛳粉日产量达到250万袋。来到这里,游客不仅能够品尝螺蛳粉,还能通过游览螺蛳粉材料标准种植基地、参观螺蛳文化展览馆及袋装螺蛳粉生产线、体验螺蛳粉制作等多种方式,了解一碗螺蛳粉的“前世今生”。

  走进位于太阳村镇百乐村的百乐竹海公园,眼前茂密的竹林,也是螺蛳粉的“灵魂”——酸笋的原材料产地。随着螺蛳粉产业发展,竹笋价格节节攀升,如今,依靠世代种植的竹子,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就能盖起漂亮的新房,过上富足的日子。村民黄继华说:“竹笋的收购价从10年前的几毛钱一斤涨到现在的2块多钱一斤,我家有100亩竹林,每年单靠卖竹笋就能挣20万元。”

螺蛳粉小镇客厅。 芦晓峰摄

  为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螺蛳粉小镇规划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常态化开展各种螺蛳粉特色文化休闲游活动,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有新体验。目前,螺蛳粉小镇已建成百乐竹海公园、太阳河生态湿地公园、现代农业示范园、飞行营地、小镇客厅、螺蛳粉文化馆等项目,实现从螺蛳粉原材料种植养殖业,到米粉、酸笋等螺蛳粉原材料深加工及预包装螺蛳粉生产,延伸至物流配送、餐饮、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工业旅游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丰富的山、地、水资源,螺蛳粉小镇已经挖掘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代表的“旅游+农业”、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为代表的“旅游+工业”、螺蛳粉文化馆为代表的“旅游+文化”、螺蛳粉小镇研学基地为代表的“旅游+研学”、螺蛳粉小镇滑翔伞飞行营地为代表的“旅游+体育”等多种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今年2月,《广西柳州柳南区:柳州螺蛳粉小镇》案例被评为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