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延安来,从1941年的延安民族学院走来,从山沟沟、土窑洞到高楼大厦。风雨不改的坚定信仰,是中央民族大学学子坚定奋斗的青春本色。”
5月18、19日,中央民族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从延安来”诗颂会,在北京市丰台校区南体育场上演。2000余名师生观看演出,数百位学子用诗歌致敬革命先辈,赓续红色血脉。
诵青春,颂祖国
歌舞诗《唱支山歌给党听》。
诗颂会以短片《信仰》开场,沉浸式带领观众了解中央民族大学的校史,回溯红色血脉的源起,深情回顾中央民族大学走过的奋斗历程——
朗诵《我的国我的家》歌颂各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国大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团结精神;《大中国》悦耳嘹亮的歌声,凝聚传承生生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攀登珠峰的英雄夫妻到三千名入内蒙古的孤儿,从地震灾区中组织重建的村干部到深入乡间记录扶贫的记者,朗诵《同一个家园》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来讲述各民族亲如一家、守望相助的故事;朗诵《这,就是坚持》生动展现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的昂扬精神风貌;短片《奋进新时代》展示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坚强决心和豪情誓言……
美美与共、大气磅礴,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诗颂会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我们用诵读、吟唱、歌舞等形式,生动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通过优质文艺节目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在广大师生心中。”中央民族大学团委书记肖霄说。
精心排练,用心打磨
舞台上从容自信笑容的背后,源于舞台下一遍又一遍的坚持。
“平时我们利用下课时间排练,常常排练到晚上十点多。”作为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分团成员,在李含笑的记忆里,排练厅到处都是演出所需的道具——锄头、竹筐、扁担、红绸。大家一遍遍与道具磨合,领诵员、歌手和舞蹈演员排练合作,无数次走台与彩排换来了完美的演出。
由于参演多个节目,许多演员下台还来不及休整,便需要快速换装扮。“大家要掌握节奏、表演台词,精神始终保持高度集中。”李含笑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为了让《同一个家园》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我们进行细致打磨和充分讨论,对问题逐一细化、斟酌、敲定。同时在内部层层选拔,挑选出最合适的领诵。”大学生艺术团话剧分团成员杨凯睿说,“演出前一天,两位男演员同时受伤无法上台。19日当天还下了一场大雨,我们紧急启动了备选方案。好事多磨,当我们成功谢幕时,辛苦与喜悦并存、忐忑与振奋共舞。”
“作为领诵员,我真切地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声音和语言,让大家感受到国之伟岸、家之温暖。”主持团成员王诗雅说。
一台成功的诗颂会离不开幕后人员的付出,离不开各岗位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
在朗诵《这,就是坚持》的舞台设计中,运用了多块背景板。每一块背景板高达5米,需要两位幕后演员来支撑与挪动。“这个节目的走位比较复杂,背景板后的学生无法看到演出的情况,只能根据音乐和台词来判断动作。”幕后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触动了大学生艺术团成员王云舒。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吴佳丽负责诗颂会的后勤保障工作。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负责物资供应的学生直到凌晨1点还在工作,只为找到能更好展示节目效果的领结,“大家都在努力为诗颂会保驾护航,就像诗句中说的:这,是我们不变的坚持!”
踔厉奋发,书写新篇章
谢幕表演《领航》。
演出期间,师生们热情高涨,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当聚光灯打在舞台上,身着红色上衣的学生诵读着千秋家国梦,管理学院学生王欣宇站在后台,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就是我的国,我的家!”
“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前辈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踔厉奋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艾力凯木·麦麦提图尔荪说。
成长在一所从延安走来,镌刻着红色基因、流淌着革命血脉的高校,爱党爱国爱民的炽热情怀始终是中央民族大学师生的鲜亮底色,他们生动诠释着“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心中高高飘扬着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并以青春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华彩篇章。
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薛思晔表示:“作为民大学子,我们要深刻领悟‘团结’二字的重要含义,听党话、跟党走,做到肯吃苦肯奋斗,让青春之花盛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在新时代的奋进路上,中央民族大学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打造更多扎根中国大地、贴近时代脉搏,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大思政课”,引导各族青年学子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栋梁之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