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大哥”马丹强:梦想长在树尖上丨奋斗者之歌
来源:中国民族报 秦顺福 发布日期:2023-06-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一大早,马丹强就急忙奔向村里,拦住了正要扛着锄头出门的马代周。“妹子,你赶紧去招呼大伙儿到园子里去。”他说,“我昨天看过了,最后一批椿芽子再不采就变老了。赶紧啊!”

  马代周急忙回屋拿出电喇叭,在村里边走边喊:“大家吃完早饭都到香椿园里采椿芽子,在家的有一个算一个,工资照旧,当天就付,采得多还有奖。”“好哩”“要得”“晓得啦”……脆生生的回应此起彼伏。不一会儿,村民们背着背篓、提着竹篮,结伴前往香椿园。

  马丹强今年46岁,家住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溪镇漆树村。年轻时,他随同乡南下打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从一名漆工做到了建筑工程劳务承包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还被推选为在广东的彭水老乡会副会长。

  一次回乡探亲,村民吴大娘见到马丹强,忍不住向他念叨起来:“孩子们在外辛苦一年,钱也没挣多少,小孙子也顾不上。听说你在外面挣了钱,不如回村里做点事,让大家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2010年初,彭水县政府领导带队到广东招商引资,特意去看望彭水籍创业人士,动员大家回乡投资,支持家乡建设。经过一番考察,早已动了心思的马丹强决定回乡发展香椿产业。

  香椿被誉为“树上蔬菜”,因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清脆爽口而备受青睐。“香椿适合生长在山地、坡地等日照好的地方,老家的地理环境正合适。”2013年,马丹强在漆树村流转土地,投资600多万元,建起了全县规模最大的香椿种植示范基地。

  基地刚建起来那阵儿,马丹强和从市里请来的专家天天守在园子里,修剪、施肥、林下间作、保温、病虫害防治……功夫不负有心人,香椿矮化及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成功后,基地开始扩大种植面积,2015年就达到1000余亩、40多万株。

  小小香椿芽,逐渐长成大产业。自示范基地建立以后,当地村民以流转土地、种植香椿、参与基地管护、在加工厂打工等形式,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以前光靠种庄稼,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可好了,不仅能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家人。”马代周采着香椿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除了有土地流转金,我还在香椿种植基地和加工厂打工,去年挣了4万来块钱,一家人的生活和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全解决了!”

  在种植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下,香椿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彭水县发展起来,马丹强也成了县里最大的香椿采购商。新鲜香椿芽季节性强,为延长香椿芽销售期,马丹强还投资建起食品加工厂,将以香椿芽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彭水县香椿种植已达2万余亩、880多万株,每年可采摘新鲜香椿芽5000多吨,种植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2021年,马丹强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
  • 从百年党史展看民族团结进步
  •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中国民族报连发十评!重磅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