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大力推动“互嵌式发展计划”与“聚贤式发展模式”融合发展,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高站位+系统性”: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瑶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明确责任,全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建立区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和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联动推进机制,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创建工作;区委理论中心组将党的民族政策纳入学习内容和党校主体班次必修课。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瑶海区重点工作任务分解》。
完善民族工作机制。印发工作方案,建立民族工作例会、信息交流等工作制度,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在每年召开的全区党建工作会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均对民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明确创建工作责任。出台民族宗教工作具体方案,建立覆盖社区的信息员队伍。将创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示范单位工作考评体系,定期开展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评选工作。
“持久推+创新抓”:做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从2012年金大塘社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到2021年瑶海区被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再到2022年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事例成为典型案例,瑶海区走出特色创建之路。
推动创建“六进”。分类推动创建活动,先后创建国家和省市区各级示范点12个。进社区,创建力求“一街一特色、一居一品牌”,涌现了一批示范社区。进企业,依托合肥市民族企业商会、安徽省新疆商会搭建联谊交友平台,积极为企业服务。进学校,以长淮新村小学为试点,开设“民族知识特色课堂”,该校与新疆和田市第一小学结成“兄弟学校”。进机关,在“和田文化周”进瑶海之际,10名机关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认亲”,随后“结对认亲”覆盖到各机关单位。进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乡镇,以大兴镇为重点开展系列创建活动。
建设好宣传阵地。做到每个示范单位都设有宣传阵地,如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金大塘社区,设立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园。
推动创建“百花齐放”。按照“一个镇街一个精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思路,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各创建示范单位均列出年度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活动。连续4年创新承办合肥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影响广泛。每年,各街镇开发区的创建活动“接地气”“有人气”。
“出实招+做实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19年,与新疆驻皖工作组共同发起成立合肥市红石榴民族文化交流中心。2020年,关于打造“红石榴民族文艺阵地的建议”入围合肥市统战系统“金点子”奖,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扶持项目”。
把阵地建起来。设立红石榴民族文化线上和线下平台,在安徽生态文化名街银屏街,建立合肥市红石榴民族文化交流中心,设立民族文艺和宣传教育两大工作室。开通红石榴民族文化艺术微博、抖音等线上平台及红石榴民族云平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小故事、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等,宣传效果良好。
把载体建起来。开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和民族文艺互学互赏交流营,已举办3期培训班和3期交流营。建立石榴花开艺术团,参加多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近20次。
把队伍建起来。成立了红石榴民族文艺服务组、红石榴民族文化宣传教育服务组、红石榴“双联双创”志愿服务组等三大志愿服务团,完善运营机制,真正让“红石榴”运转起来。
把中心建起来。建立瑶海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以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在各镇街开发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一窗通办”服务窗口,实现一站式办理。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四川阿坝州黑水县,新疆和田市、喀什市、伊宁市实现互联互通。帮助流动人口解难题,增进各族群众对“大家庭”的亲和感,许多群众在瑶海区实现了安居乐业。
(编辑:杨钰涵)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