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腾跃 勇攀“高峰”——湖北利川市文斗镇两村同心打造“三张名片”
来源:中国民族报 罗一萌 王琪 实习生 唐甜甜 发布日期:2023-07-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地处鄂西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文斗镇,有湖北省“西极镇”之称。镇内下辖的金龙村、高峰村,山同脉、水同源、人相亲、地相连,从一个村委会到另一个村委会,开车只要几分钟。利用自然条件相近、道路交通相连、主导产业一致等优势,两村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同心共建,探索出“1+N”的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共同打造了“红色革命文化、金色烟叶产业、绿色生态宜居”三张名片,呈现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的新风貌。

  红色文化:挖掘资源,打造文旅融合红色名片

  金龙村、高峰村都是“老区村”。1934年,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金龙村召开十字路会议,提出了发展苏维埃运动的政治纲领。1987年,位于金龙村的十字路会议旧址、贺龙红三军团军部旧址,以及位于高峰村的红军练兵场、红军水井等革命遗迹和文物,一同被列入利川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十字路会议旧址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金龙村的十字路会议旧址。郑海洲摄

  “我们家的院子是当年红军的练兵场,贺龙将军就在这里驻扎。”高峰村村民徐中华老人骄傲地说。

  近年来,文斗镇深入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旅游名片。为保护革命旧址,文斗镇多方争取资金,修缮“十字路会议旧址”“贺龙老街”“红军路”等革命遗迹,让革命旧址成为红色教育的场所。通过讲解,游客可以从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斗镇有很多红色故事,《一把军刀》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的父亲。” 金龙村村民何文平是老一辈革命者的后代,随着文斗镇红色教育基地的建立,他主动申请担任义务讲解员。“我要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他说。


 两村共建的“红军路”。 杨秀明摄

  如今,修缮后的十字路会议旧址已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支部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的“打卡点”,有力带动了两村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平台,两村广泛开展群众科普教育活动,组织观看乡村振兴主题片、举办村民文艺晚会,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应用到乡村振兴各方面,村民们的“精气神”越来越足。

  金色产业:因地制宜,开辟多渠道增收路径

  盛夏7月,田间满眼绿色,烟叶长势喜人,采收近在眼前。

  文斗镇烟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亩左右,被称为“湖北省烤烟生产第一镇”。 按照“1+N”“主+副”思路,两村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以烟叶为主导的多种产业,拓展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昔日的“空壳村”变成“领跑村”。

  围绕“烟叶强、烟农富、烟区美”目标,在恩施州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两村积极探索“中棵烟+高油分+带茎烤”烟叶生产模式,以金龙村核桃园“中棵烟+高油分”核心区为主轴,向高峰村集中连片种植区域推进。通过落实生产收购全过程质量管控,今年金龙村打造了609亩的核心示范区,高峰村打造了500亩的烟叶示范区和800亩的辐射区。

  “现代化烤房大大提升了烟叶生产效率,质量也更容易把控,操作起来也不难。”看着金灿灿的烤烟叶,高峰村种烟大户徐昌亮说,“这种烤烟办法真是好,多亏了驻村工作队的帮助!”

  高峰村村民采摘油菜。唐甜甜摄

  蔬菜种植也是当地的重点产业之一。为充分提升土地效能,高峰村开辟出“烟菜轮作”的“1+N”模式,并将成功经验在两村烟叶种植重点区域推广:在烟叶种植田块,上半年种烤烟,下半年种高山蔬菜,蔬菜采收后还能将根茎部分作为种植烤烟的绿肥;在非烟叶种植田块,种植的油菜开花后可以美化村庄,发展乡村赏花旅游经济,花谢结籽后还能榨油,形成了一整套绿色循环增收模式。

  因地制宜,多栖尝试,产业的蓬勃发展给两村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生活迈上新台阶。

  绿色发展:整体规划,实现生态宜居可持续

  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经过驻村工作队的反复研讨,两村形成了“整体规划、一体推进、分片实施、同步发展”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

  道路交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金龙、高峰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制订科学的帮扶计划,积极争取资金,为百姓打通产业路。

  “要想富,先修路。”高峰村驻村第一书记涂金显多方筹集资金,将原本狭窄的4公里通村主公路扩建成6.5米宽的水泥硬化公路,打通出村断头路,方便了村民赶集、学生上学,还解决了产品外运难的问题。

  “共产党员就是要迎难而上,老百姓的眼睛可是盯着我们的!”金龙村党支部书记何鸿说。如今,连接金龙村7个小组的4条产业循环路已全部打通,6公里的产业路升级改造工程也竣工通车。

  “刚来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里还保持着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但一些房屋比较破旧,老百姓都希望能够改造。”高峰村驻村干部郑海洲说。

  为了保持淳朴的乡土气息,两村按照“外观乡土化,室内现代化”的理念,对新建住房区域统一规划,划出建设红线,严禁占用成片耕地、河道蓝线、公路控制线。加强农房建设风貌管控,鼓励就地取材,建成了多栋特色民居。

  “看我家的房子修得多好!”指着新修的自家房屋,高峰村村民徐德进笑着说,“现在的环境跟以前比那是大大改善了,我们住得都很舒服。”

  今年3月,两支驻村工作队联袂推出《金龙与高峰村乡村振兴规划(2023-2025年)》。按照规划,到2025年,村民人居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乡村旅游氛围将逐渐形成,乡风文明和美和谐。

  勇攀发展新高峰,金龙腾跃绘新篇。如今的金龙村、高峰村,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位于金龙村的贺龙传统特色老街修葺一新,高峰村主路两旁的花卉盛放迎接八方来客……手握“红色、金色、绿色”三张闪亮名片,两村正一步一个脚印,携手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