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往无前,奔走在边境一线——记2023年“最美医生”索朗片多
来源:中国民族报 郑涵月 发布日期:2023-09-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得到这份荣誉,我很高兴、很激动,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更属于我的同事、亲友。”喜获2023年“最美医生”,索朗片多这样对记者说。

  索朗片多是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宗嘎镇卫生院院长,也是中宣部、国家卫健委日前联合表彰的2023年“最美医生”之一。在今年的评选中,共包括9名个人和中国援外医疗队,索朗片多是唯一一位守护在我国边疆地区的医生。今年36岁的她,已在基层从医12年。

  吉隆县处于中尼边境,春去秋来,日月交替,索朗片多一袭白褂走村串户,接诊过上万人次的患者。哪一位老汉患有慢性病,哪一位老太太对药物过敏,哪一家的娃娃何时接种疫苗,哪一户的妇女即将临盆……村民的身体情况,她心里有一本“明白账”。

索朗片多

  守护村民的健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1年,索朗片多从西藏大学药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吉隆县贡当乡卫生院。

  “以前卫生院医疗条件较差,人手也十分紧缺,加上我只有四五名医务人员,常常一人身兼多职。”回忆起刚到贡当乡的日子,索朗片多十分感慨。

  贡当乡有11个自然村,所辖人口超过1200人。村民小到头疼脑热,大到各种慢性病,都需要到乡卫生院诊治。

  面对复杂的就诊需求,索朗片多不仅要从事药学相关工作,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临床医学知识。“那时候最急迫的任务是接诊孕产妇,于是我参加各种助产士培训,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迅速成长为‘多面手’。”索朗片多说。

  医疗经验可以慢慢积累,可交通的难题迫在眉睫。贡当乡交通条件差,山多路窄,村与村之间距离远、路途险,骑马是最高效的通行方式。因此,从未骑过马的索朗片多便学着驭马出诊,让百姓生病时能尽快接受治疗。

  山高谷深、绝壁悬崖,索朗片多紧握缰绳、贴紧马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上百米深的悬崖。

  “路上虽然有些害怕,但想到乡亲们的期盼,甚至热情地招呼我们去家里吃饭,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这样,索朗片多时而骑着马上山,时而牵着驮医药物资的马下山,一人一马结伴而行,日复一日地把医疗服务和救治药品送到老百姓家中。

  2013年,索朗片多在巡诊时不慎从马背掉下,当时没有感觉到不适,夜里却开始腹痛,失去了她的第一个没见面的孩子。

  同事达片得知后十分担心,两人在夜色中采取紧急措施。达片还陪她聊天一个多小时,这让索朗片多十分暖心。“乡亲们的期待、同事们的关爱,让我坚定了留在贡当、服务村民的决心,守护他们的健康,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团结就是与同事一起,给患者带来健康

  边境的冬天比较难熬,索朗片多双手经常冻得又红又肿。每次入户为患者看病前,她都要反复揉搓双手,手温上来后才开展工作。每次为患者治疗后,她会等病情稳定后再离开,有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年轻的索朗片多很快赢得当地村民的信任,村民生病也都喜欢请她出诊。有时即使是深夜的一个电话,索朗片多也会立即起身、上门问诊。

  2014年7月的一个晚上,索朗片多接到了一个村委会主任的电话:“产妇大出血,请来救救她。”那时候,村里还没通网,只有一台座机。接到求救电话后,索朗片多再次拨打座机,却只听到嘟嘟嘟的回音。她和另外两名同事没有犹豫,立即出发。

  路途崎岖陡峭,刚刚下过雨的土地更加湿滑,无法骑马,他们只能步行前往。他们一步都不敢停歇,争分夺秒赶到村子去抢救。

  从夜晚走到白天,直到早上七点,他们才到达产妇的家里。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后,索朗片多走到室外,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母子平安。孩子父亲激动地流下热泪。

  再次踏上回程,索朗片多一行三人才感到后怕。四处都是绝壁小道,只能供一个人行走,一旦错走一步,身后就是万丈悬崖。“怕也要走,不能辜负村民们的信任。”她说。

  自然灾害更令索朗片多等基层医务工作者头疼。2021年6月,因长期强降雨天气,贡当乡汝村道路多处严重塌方,导致车辆无法通行,使得慢性病随访、产检、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等工作难以开展。

  为了村民能够定期检查健康情况和按时接种疫苗,索朗片多一行五人,步行10余小时,翻越了海拔近6000米的高山、横穿湍急的河流到达汝村,如期完成任务。

  在一次次入户中,索朗片多与贡当乡的乡亲们越走越近。在数个不能回家的春节,都会有村民邀请她去自己家过年,他们已经如亲人般相处。2022年,索朗片多被评为日喀则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在她心中,团结就是与同事一起,给患者带来健康。

  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多名青年医务工作者

2019年11月,索朗片多上门为幼儿接种疫苗。

  坚持在吉隆县工作12年,家人是最坚强的后盾。

  索朗片多的父母远在江孜县,丈夫也时常不在身边,一家人一年只能团聚三四次。

  “父母帮我看孩子,解决了后顾之忧,丈夫虽然偶尔抱怨,但经常鼓励我提升医术。”在索朗片多的朋友圈里,一家三口的合影十分温馨,“我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这些年,卫生院的变化几乎是天翻地覆的。”索朗片多还记得第一次来到乡卫生院的情景,只有最简单的听诊器和体温计。遇到大雪封山,最长两个月没有药品运送。

  如今,村村都通了网、修了路,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乡村公路的修建完善,2017年索朗片多的出诊工具换成了摩托车,医疗器械更多了,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了。随着多层次医保制度的扩大覆盖,当地老百姓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前遇到心绞痛等疾病,我们只能凭借经验开药诊治,现在新采购的‘健康一体机’,心电图、尿液和血液都能做到基础检测,有了数据就能给患者更准确的诊疗建议。”索朗片多说。

  前些年,贡当乡医护人员流动很大,但是作为前辈,她一直坚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多名青年医务工作者,为基层留下宝贵的医疗卫生人才。贡当乡卫生院从最初的四五名医务人员,发展到如今的十余人,人员结构也更加合理。“我告诉大家,不仅要当‘多面手’,还要成为‘专家’,做到常见病不出乡。”她说,得益于政策扶持,青年人才成长很快,已经能独当一面。

  在日常诊治的过程中,索朗片多发现许多村民忽视健康养护,导致很多小病拖延成大病,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了解这些情况后,索朗片多想方设法向群众推广普及健康理念,将适龄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作为健康理念普及的重点,培养他们自我保健意识。巡回诊疗时,除了开展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外,她还积极宣传住院分娩的相关知识和政策,贡当乡住院分娩率达到了100%,她经手管理新生儿数量接近300人。

  今年5月,索朗片多调到宗嘎镇卫生院工作,但她仍坚持每月入户走访至少一次,详细记录村民的健康情况。

  “我希望能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为村民带来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谈到未来,索朗片多说,守护着边境百姓的健康,是她不变的初心。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