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民族报社合办】隋唐典籍中的“三交”书写
来源:中国民族报 宁欣 发布日期:2023-11-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隋唐时期,有很多文人、僧侣和官员利用走出去的机会,搜集了大量边疆地区和域外的珍贵资料,并撰写了很多相关书籍,不仅使当时的人们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外部的世界,也记载和展示了当时中原和边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况,其典型代表有《西域图记》《大唐西域记》《蛮书》等。

  《西域图记》,原书计有3卷,作者裴矩。裴矩出身陇西望族,历仕北齐、隋和唐三朝,曾任吏部侍郎、检校侍中等,长期致力于经营西域。裴矩经略西域颇有成就,尤其是在商贸和文化交流方面。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巡河西地区,裴矩联络和游说高昌王麹伯雅与伊吾吐屯设等人,在隋炀帝西巡到燕支山时,高昌王、伊吾吐屯设等人与西域二十七国国主亲自迎接,并佩金玉,披锦缎,焚香奏乐,盛载歌舞,武威、张掖等郡众多百姓盛装跟随观看,车马拥塞,绵延十余里,既展现了中原王朝的强盛,也加强了同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隋炀帝举行祭祀恒山大典时,有来自西域的使臣助祭。史称,裴矩经营西域,“交通中西,功比张骞”。他利用掌管西北互市的便利条件,多方搜集资料,寻访西域商人,记述了西域四十四国的山川形势、风土人情、珍异物产等,并记述了通往“西海”之路线,配有绘制的地图。《隋书·西域传》及北宋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和《太平御览》都引用了该书的资料。《西域图记》虽然原书已亡佚,但《隋书·裴矩传》收录了该书的序言,使今人不仅对裴矩在经营西域时的重要贡献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对隋唐两朝联系和团结西域各民族所作的努力、在巩固和开拓西北边疆过程中实行的民族政策有了概括性的了解。

  《大唐西域记》,共计12卷,为唐代高僧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编集而成。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人。他13岁出家,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在学习佛教经典过程中,因各说不一,产生很多困惑,于是决定到佛教发源地去寻求答案。玄奘西行的路线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凉州、瓜州、伊吾(今哈密)、高昌(今吐鲁番),而后取道焉耆、龟兹,越凌山,经粟特诸部境,过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入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而后沿今巴基斯坦北部,过克什米尔,抵达印度。玄奘往返历时17年,行程5万里。通过玄奘口述编集而成的《大唐西域记》,真实记录了玄奘亲身游历之见闻,包括各地的山川形势、都城疆域、气候物产、商业贸易、语言文字、农业发展、社会经济、风土民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疾病治疗、音乐舞蹈等情况。书中还记载了经历诸国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佛教各教派的演变与分布状况,并分专题重点概述了古代印度的情况,是研究古代西域民族分布、西域史地、南亚史地、中西交通、佛教史地、通俗文学等的珍贵史籍。玄奘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到唐太宗召见,奉敕移住长安城内最宏丽的寺院大慈恩寺,领管佛经译场,并亲自督造了寺内的大雁塔,该塔至今保存修缮完好,成为西安标志性建筑。玄奘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伟大旅行,回到长安后对译经事业的重要贡献,以及口述的《大唐西域记》,不仅对中外交通具有伟大意义,也使我们对古代西北民族地区有了深入的了解。

  《蛮书》,共计10卷,作者樊绰。关于樊绰,史书记载非常少,只提及他曾在安南都护府任职。安南都护府是唐朝六个重要的都护府之一,是唐朝管理南部边疆地区的主要机构,属岭南道。据《旧唐书·懿宗纪》记载,咸通三年(862年),南诏王世隆派兵攻打安南,当时的安南经略使王宽不能抵挡,朝廷遣将军蔡袭率禁军三千会诸道之师,赴援安南,接替王宽为经略使。当时,樊绰亦在军中作战,兵败负伤后渡江经海门回归中原。蔡袭为了知己知彼,命樊绰搜集南诏的基本情况并进行调查,他在系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参考了前人著作,主要是袁滋《云南记》,写成《蛮书》,此书又名《云南志》《南夷志》等。《蛮书》详细记述了云南地区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城镇、社会风俗、各民族分布概况与生活习俗等,以及周边诸国的情况,是研究唐代西南地区和民族珍贵的史料。宋代以后研究云南历史,历来重视此书,《新唐书·南蛮传》、司马光《通鉴考异》等多取材于此。《蛮书》记录了中央政府稳定边疆之策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研究“三交史”的珍贵资料。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