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团结+”为载体,“有感、有形、有声、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建设,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水泄彝族乡中心完小将校园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师生心间,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愈开愈艳。
民族团结+特色校园
为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校园,学校制定了基础“套餐”,即“一橱窗、一展室、一班级、一书画社”。学校精选学生手工作品、书画作品、习作等,轮流在校园橱窗中展出,组成由点成线及面的民族特色校园橱窗;精选各民族传统手工制品、服饰配件、乐器等在小型展室中展出;师生共同参与创建民族团结书画社,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所有班级都创建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小组,激发师生参与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创建活动的热情。
民族团结+特色课堂
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列入学校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由教师结合各学科内容设计课程,并组织专家进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专题讲座,各班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为常态。结合图书、视频等载体,多方位展示各民族风土人情。
学校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书画和习作比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组织学生读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共唱民族团结歌、共跳民族传统舞,使民族团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民族团结+文化名片
学校将每天大课间集体舞融入民族特色,还将民族歌舞进行改编后纳入艺术课堂;以“校园之星”评选为平台,鼓励全校学生争做“校园之星”;依托微信等平台开展宣传工作,实时更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扩大宣传影响力,打造学校民族文化名片。
民族团结+家校联动
民族团结不是只在校园中遵守的承诺,而应是贯穿生活的实践行动。为此,学校着力将民族团结进步贯穿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环节各方面,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网络,打造家校师生联动机制,合力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通过在家给孩子“讲民族团结故事,唱民族歌曲,做民族风情手工”等方式,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增进中华民族认同感,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延伸和补充。
民族团结+教育科研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之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抓实校本教研和校际交流,形成“周研”“月研”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学校被云南省命名为“绿色学校”“示范家长学校”“云南省党建示范校”,获得“云南省优秀少先队大队”荣誉称号;被大理州命名为“大理州党建示范校”“大理州文明校园”“廉洁文化示范点”“大理州现代教育示范学校”;被永平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表彰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永平县委统战部供稿)
(编辑:马永)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