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豫等你来 欣赏中华文化之美——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4年第一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开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丛蓉 文/图 发布日期:2024-01-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月18日,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4年第一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正式开展,河南和四川两省的体验区精彩亮相。

  河南体验区以“根在河南·花开中国”为主题,四川体验区以“大美中华·锦绣四川”为主题,分别由6个室内空间、3个室外空间和1个形象通道组成。观众可现场观看炫丽动人的歌舞,欣赏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品味两省的特色美食,在学习体验中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戏剧传情,豫剧川剧轮番上演

  “谁说女子享清闲……”豫剧《花木兰》家喻户晓。你能想象由一群娃娃主演的《花木兰》会是什么样吗?开幕式演出中,来自河南赵玲艺术学校的10名豫剧小演员们为大家带来了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的经典选段,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河南省体验区“根在河南·花开中国”为主题。

  据了解,此次表演的小演员有河南卫视“梨园春·擂响中国”2021、2022年度总决赛金奖擂主获得者,河南省第十五届至第十九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金奖获得者,中央电视台“非常6+1·非常小明星”称号获得者。

  艺术学校校长赵玲说:“豫剧是我国中原地区的一个主要剧种,在300多年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深深根植于其所产生的中原沃土,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这次可以把我们的小演员带到北京,在体验馆向首都观众展现豫剧艺术,我们的孩子们都非常开心。”

  “第一次看到小演员演出的豫剧,看着孩子们亮眼的表现,让我非常震撼。孩子们在传承戏曲文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不仅是对戏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前来体验区参观的北京市民李琪说。

  少林功夫。

  河南省体验区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体验区的常规演出持续至2024年第一期轮展结束,除了少林功夫、豫剧表演,还有河洛大鼓、传拓技艺等体验项目。

  川剧演员表演吐火。

  在开幕式演出中,同样吸引人的还有四川省川剧院带来的川剧变脸,只见表演者拿着扇子、踱着台步,举手投足间脸谱瞬间由红色变为蓝色,一系列“丝滑”变脸表演引得台下的观众啧啧赞叹。“我希望能够将这门非遗技艺传承下去,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喜欢川剧变脸艺术。”翟氏川剧变脸第二代传人张宝说。

  四川省体验区以“大美中华·锦绣四川”为主题。

  中华服饰,蜀彩多姿。在中华服饰体验区,展出了来自四川各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游客均可免费租借穿戴进行拍照。这大大激发了游客的“换装”热情。“这些民族服饰太美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前我没去过四川,今后有机会一定要去那里看看,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北京的段女士说。

  传承创新,非遗文化添魅力

  中原大地,钟灵毓秀;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手工美术体验区,“连年平安”“花开富贵”“年年有余”等包含各种吉祥寓意的剪纸,给新的一年增加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听说要到体验馆展示河洛剪纸,我非常激动,专门剪了一个‘石榴红 一家亲’的剪纸作品。”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曹慧贞介绍,一代代的河洛人,在婚嫁、节庆、寿诞等民俗活动中,用剪刀剪出吉祥的花。“河洛剪纸还讲究边剪边唱,在愉悦的心情中,剪出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曹慧贞一起来北京展示的,还有宋氏面塑的第四代传承人宋展克。

  面粉本是北方家庭里的常见食材,在工艺匠人手中,普通的面粉也可以变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面塑。头戴金冠、脚踩云履的孙悟空,金刚怒目的四大天王,簪花抱琴的亭亭侍女……每一尊面塑经宋展克之手,都仿若赋予了灵魂,或一颦一笑,或一怒一嗔,栩栩如生。

  “我们的面塑会在体验馆展示3个月,游客们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亲自体验面塑制作。”宋展克笑着说,“今天观众体验面塑的热情就非常高。”捏、搓、揉等看似简单的手法,用小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在宋展克的指导下,体验者就完成了一件作品。

  “如今中国风、国潮已成为主流审美,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和探索非遗文化。”在宋展克看来,传承非遗并不单单是非遗传承人的任务,每一位非遗爱好者都可以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人。“现在我的作品会融合一些游戏手办元素,让年轻人感兴趣。”

  四川省各族大学生带来的舞蹈表演。

  在“川韵”展厅,展示了自贡彩灯、蜀锦等四川传统技艺代表作。“在彩灯和蜀锦上辅以各民族的艺术图案形象,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和形象,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互鉴融通,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川省体验区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停不下来,品味舌尖上的蜀豫

  四川的钵钵鸡、四川泡菜、郫县豆瓣,河南的胡辣汤、腊八粥……在中华美味体验区,来自四川、河南的特色食品琳琅满目,体验者们大快朵颐。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造就了川菜味型的丰富。“川味”展厅从历史层面讲述川味的演变和融合,以川菜的“麻辣鲜香”到百姓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传承、匠心、创新的角度讲述川菜、川茶、川酒在历史长河中对民族文化交融起到的积极作用,形成四川民族文化交融的大格局。

  茶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川茶历史悠久,是我国茶的原产地之一,在三千多年前,巴蜀一带就已经把茶作为贡品,并有关于茶事活动的记述。其中,蒙顶甘露、峨眉雪芽、青城雪芽、竹叶青和四川藏茶等驰名中外。川茶体验区整体设计成了四川老茶馆的样子,体验者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盖碗茶,观看四川功夫茶道表演,还可以参与手工炒茶、制作酥油茶,体验四川茶文化,感受四川安逸生活。

  开展当天,参观体验馆的游客络绎不绝。体验区精心设计的各民族喜闻乐见、体现共同性、富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广大市民游客亲身感受到四川和河南两个不同省区彰显出的中华文化内涵。

  据了解,本次体验区活动为期3个月,将持续至2024年4月。观众可以在“北大红楼”公众号预约免费参观。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