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班导师叶颖(左一)在学生家中家访。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我会以此为动力,继续做好班导师,成为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和引路人……”在中南民族大学2023年教师表彰大会上,荣获“优秀班导师”称号的音乐舞蹈学院教师王菊发表感言道。
自2021年5月起,作为推动完善“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抓手,中南民族大学将班主任“管”的职责与导师“导”的优势相融合,全面实行班导师制度。学校开展班导师统一选聘、统一培训和统一上岗,同年9月,第一批784名班导师聘任上岗。
3年来,一大批专业教师、领导干部走进班级、走近学生,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班导师队伍,取得了学生教育管理的良好实效。
全面推广抓落实,真实施才有真效果
“学校要选优配强班导师队伍,形成上下贯通、点线面一体、全战线全天候全贯通的育人合力,打通学生教育管理‘最后一米’。”在班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边境强调。
为推动班导师工作落实,学校多次召开班导师工作相关会议,修订完善班导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起草《辅导员与班导师职责对照表》,厘清班导师和辅导员之间职责关系,凝聚学生工作合力。
严落实、严管控,才能使得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对此,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信息工程专业2020级2班的班导师潘宁深有感触。
“班导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班导师工作职责。我们不仅要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内生动力。”潘宁说。
班会上,潘宁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多思考、多运动。“读书能让学生对历史、社会以及自我有一定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未来能在社会上担任什么角色,对自我形成约束。”潘宁常对学生说,要做到“三多一转”,“三多”即多读书多思考多运动,“一转”即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102班的班导师覃永华则把寝室管理放在班级管理的核心位置,选优配强寝室长,建立寝室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塑造优良班风学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覃永华在班级推行“寝室零挂科”和“学习标兵”奖励机制,学业成绩获得年级前10名学生可被评为“学习标兵”;同时,他还拿出部分班导师津贴设立奖学金,用于奖励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表现优秀的学生、寝室长。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102班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寝室效应”和团结、上进的班风。学期末年级排名中,前10名有6人、前20名有10人是该班学生。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真用心才有真回馈
“最近有什么喜欢的电视剧?”“高中的时候有什么兴趣爱好?”“平常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吗?”……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帖军担任了计算机类专业2201班的班导师。每周,他都会找一部分学生聊聊天,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等入手了解学生。
班导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班导师配备与选聘要求:提倡在教学、科研、学术等领域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名师担任班导师,鼓励管理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担任班导师;鼓励机关部门负责同志、学院负责同志尤其是书记、院长担任班导师,促进领导干部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一线,工作重点放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体察校情、关爱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推动形成育人合力。
担任班导师一个月后,帖军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对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宣传好资助政策、提醒他们及时申请经济困难认定和助学金。他深入班级,指导班团组织建设,做好班团干部选拔培养;深入课堂,查看学生的上课状况;深入宿舍,了解大家的寝室生活。
“党员干部们带头下沉一线,真用心才有真回馈。”中南民族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坚持鼓励和督查‘双管齐下’,一方面将班导师工作的落实开展情况纳入学院工作年度考核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年度考核,对于工作突出的班导师给予表彰。另一方面,由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对班导师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为班导师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各方各面齐上阵,真协力才有真效率
班导师管理信息系统是开展班导师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学校在出台《实施办法》的同时,同步规划开发“班导师工作信息系统”。
系统建设依托学校“智慧学工”平台的基础框架,设计了人员管理、信息共享、工作记录和考核评价4项基本功能。建成后,班导师通过电脑端和移动端实时掌握所带班级学生基本信息、学业状况、重点关注学生情况等,随时可上传主题班会、谈心谈话、走访宿舍、家校联系的工作记录、图片附件等。
依托班导师信息系统,班导师、辅导员、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党委学生工作部各方都能在线实现信息共享,一切操作实现无纸化,工作记录自动产生并成为考核评价的基础数据,有力提升了班导师工作的管理效率。
在此基础上,有的学院还加入了自己的创新——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过一名校内班导师与一名企业班导师结对,构建起“‘1+1’双导师”体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班导师设计日程表,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教育学院先后启动“素质导师”和“导生团队”,“素质导师”在大类分流前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实际进行匹配,激发全院教师参与指导学生专业规划;“导生团队”以助力学生学业发展,做好学生学业帮扶、生涯辅导为工作目标,实现深层次精准帮扶效果。
招生就业处教师也登上了班导师工作的“舞台”。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朱军担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202班的班导师。“除学校要求的例行班会之外,我们还会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方面的信息和建议。目前我们已经举办多次讲座,为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除此之外,招生就业处的班导师还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就业。
“班导师工作的推进落实不仅是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对学生全方面关心引导的体现,也是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未来,学校将继续把班导师工作贯彻落实到位,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