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遗“守艺人”赶制手工艺品迎新春丨2024新春走基层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朱丽莉 余俊杰 发布日期:2024-02-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为了迎接农历龙年的到来,各地非遗“守艺人”传承创新,用匠心匠艺赶制手工艺品,共绘非遗之美。

  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61岁的侗族银匠吴共能近期很忙碌,狭小的工作室里各种银饰琳琅满目,预订银饰的人进进出出。面对银饰加工的订单增多,吴共能全家上阵赶工。熔银、锤打、拉丝……经过多道工序,一套套侗族传统手工银饰让人眼前一亮。

  头戴银冠、脖挂银圈、手戴银镯……穿戴银饰是侗族群众的传统习俗。每逢节庆,尤其是女子出嫁,佩戴各式银饰必不可少。三江侗族银饰锻造技艺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作为远近闻名的非遗传承人,吴共能的订单不断。一沓厚厚的收据单上,订做银饰的金额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每张单子对应着一套或大或小的银饰。“许多人会在过年前订做银饰,添点彩头。有女儿出嫁的家庭,往往会订做大量银饰用作嫁妆,有的订单需要20多天才能制作完成。”

  龙年,自然少不了与龙元素相关的手工艺品。在各大商场和线上网店,龙的吉祥物款式多样,销售火热,其中不乏非遗匠人的精心之作。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谭湘光忙个不停。她带着徒弟忙着赶制“壮锦龙宝”这一文创产品,从清晨忙到夜晚,只为赶在春节前将作品交到客人手上。

  “我们的‘龙宝’结合了广西壮锦纹样,用壮锦面料做龙,同时用壮锦来编织一个龙珠。”谭湘光说,“非遗技艺”与“生肖龙”元素结合,既是为了向人们传递龙年祝福,也希望通过小小的文创产品传播壮锦文化。

  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作为非遗传承人,谭湘光大力传承手工技艺,推广壮锦文化。近年来,她的工作室每年都推出生肖吉祥物的文创产品。今年推出的“壮锦龙宝”中,喜庆的“红龙”订购最多,青龙、银龙等色调也很受欢迎。

  在谭湘光的家乡广西宾阳,还有春节舞炮龙的习俗。恰逢龙年,当地炮龙制作订单激增。70岁的“扎龙”老匠人、自治区级炮龙非遗传承人邹玉特每天都坐在一堆“龙”中间,赶制炮龙。

  对许多人而言,这样的忙碌是一种幸福。“当看到自己亲手扎的炮龙在炮龙节上起舞、祈福新年,我就很欣慰。”邹玉特说,文化传承很重要,自己将坚持传承炮龙文化和制作技艺,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