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拼将一死护佑国宝的“王魔”立像丨踏莎行之④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李泓冰 发布日期:2024-02-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一生读过的浩荡文字,

  零落成泥,只为铺就奔向此刻的通衢

  

  山西,五台。

  高天流云,被夕阳一点一点涂红,这幢“国内第一国宝”的佛光寺,红得愈发浑厚,连我斟的这杯普洱,也荡漾着深朱浅金。

  图片

  ▲夕阳中,寺前太平缸水面中倒映的佛光寺,俨然佛光氤氲。

  图片

  ▲佛光寺大门前,斟上一杯普洱,和唐人共饮,千古同杯的感觉。

  它们,端的是都醉了,醉于五台山抱持的这阙唐乐,这幢“斗拱雄大、广檐翼出”的唐代木构名刹。

  图片

  ▲佛光寺东大殿,属于唐代的绚烂。

  在“佛光”中盘桓4个小时,踞坐蒲团上,恍惚不知今夕何夕。感觉一生读过的浩荡文字,当此之际,零落成泥,只为铺就奔向此刻的通衢。

  刹那间,都圆满了。

  林徽因:“如果能塑一个我,

  愿陪着宁娘子,站立千年,不离不弃”

  

  这一天,国内仅存的3栋唐代木建,我竟先后过眼了两个。

  先是南禅寺,在荒村中猝不及防地出现。

  因为僻远,这座乡村小庙逃过了唐武宗灭佛的浩劫,硕果仅存,高龄1200余岁。唐宣宗时重修的佛光寺,也得尊它一声“大哥”。南禅寺大殿的一组唐代彩塑,佛、菩萨、天王、童子,固然庄严秀润,却也身姿灵动,特别是力士的表情,甚至有些“秀逗”,能见岀唐风之包容、民间之谐趣。惜乎里厢禁止拍照。

  图片

  ▲荒村中的南禅寺,高龄1200余岁,是目前仅存的三座唐构之一。

  佛光寺比之要显赫得多,附丽的传奇也丰富。敦煌壁画郑重记下它的姓名且画影图形,让“梁上君子”(思成)和“林下美人”(徽因),一睹难忘,按图索骥,遂使“佛光”重现。

  图片

  ▲敦煌壁画上的“大佛光之寺”。

  佛光寺东大殿,最夺目的,就是单檐庑殿式大屋顶,标志着皇家寺院地位。这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在通向晋地的苦旅中,极为重要的发现,佛光寺从此刮垢磨光。

  林徽因注意到,瑟缩于彩塑群像角落间,有尊不起眼的小像,是女施主宁公遇——此人有资格、有财力重修规模宏大的皇家佛寺,其身份扑朔迷离,是宣宗的公主?是权臣的眷属?众说纷纭。思接千载的林徽因,忍不住和“她”合了个影,并说:如果也能塑一个我,我愿意陪着宁娘子,也站立千年,和这座迷人的唐代建筑,不离不弃……

  图片

  ▲林徽因与宁娘子,都想和佛光寺“不离不弃”。

  俗人如我,能于天朗气清之际,于佛光之侧,陪侍四个时辰,已是大幸。是的,不疾不徐,就是陪伴。坐在佛光寺前把盏,一想到背后的这扇门,居然经由唐人、宋人、元人、明人、清人的手,怀揣各种心思,开开关关了1155年……

  有缘置身其间,苍天待我何厚!

  对的,把盏。风雅的朋友带来茶具,如当年梁、林一样,在东大殿门前铺陈,细聊他们以及更早的故事,猜测那些解不开的谜面,直到在不可思议的怔忡中,看管理员果断锁上大门……

  而门前那通石碑上,刻下的明人张凤羾到此一游的那首诗,则絮絮叨叨地陪着我们离去:

  世事风飘与浪浮,

  尘纷坐久慕清幽。

  黄沙塞外无停骑,

  白发年来已上头。

  禾黍千家占乐岁,

  梧桐一叶报新秋。

  边陲欲断匈奴臂,

  安得余闲访贯休。

  图片

  ▲再美的晤对,终有一别。管理员在我们恋恋不舍的目光中,果断落锁。

 

  安静的朔州,

  有座金主完颜亮题写的崇福禅寺,望之震撼

  

  从五台再往朔州,人烟渐稀,但必须到访的,就是崇福寺。进出崇福寺的,在这半天,几乎只有我们几位游客,安静地、在槐花浓烈的香气里细细观瞧,累了,甚至可以坐在弥陀大殿的脚下,听一会儿京剧《四郎探母》,周信芳那一声嘶吼,“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能让安静的空气都颤抖起来。

  图片

  ▲在历史烟云裹挟中的崇福寺弥陀殿。

  800多年前的金代弥陀殿,读过再多的描述,也不及它蓦然出现在眼前的震撼!

  如何形容其廓大壮美呢?看那檐顶的琉璃小人么,放大再瞧,是位正瞭望的武士,与真人等高;而两端的鸱吻,高达3.5米,大殿之伟岸,更不消说。大殿有五绝:雄浑朴拙的“弥陀殿”金代巨匾,色彩如新的琉璃脊顶,精绝细致的花窗,殿内弥陀佛等9尊眉目温润的彩塑及佛身后满面透空、质薄如扇的巨大背光,兼具富丽堂皇和清雅古朴的壁画——噫!佛与菩萨人人一部绿色小胡子,或与辽金贵族尚绿、男子以蓄须为美有关。

  图片

  ▲站在檐顶的琉璃武士,与真人等高,琉璃脊顶色泽如新,由此或能想像弥勒殿的廓大宏伟。

  图片

  ▲这座巨匾,乃金代原装出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崇福寺的观音殿也是金代作品,其他三进殿堂则是明代架构,也颇有可观。不过,一路走来,胃口早已吊高,似乎非唐宋辽金便不足以注目了。

  图片

  ▲崇福寺观音殿。

  相信我,来到朔州,就冲这座金主完颜亮题额的“崇福禅寺”,便赚大了。

 

  “朔县拆了三官庙,气死保德王继声”

  

  晋行一路,听了太多焚琴煮鹤的故事。应县木塔的释迦大佛就被破腹掏心,至今胸前仍有两块碗大的疤。

  那么,崇福寺如何躲得过去?

  当地人说,那是因为有个王继声啊!山西保德人,延安来的老革命,抗大历史系毕业,解放后受命主持朔县文管所,从此痴迷一生。文革时,造反派逢庙便砸,他为了护住崇福寺,索性把全家搬来寺内居住,为此,宁可让女儿辍学,泼出命来,要和崇福寺共存亡,全家都成了护寺队。他数度凛然喝退了造反派的拆庙行动。

  他“疯狂”的护寺举动,也让时人不解:封建遗存,何必当回事——遂送了他一个“王魔”的绰号。

  面对“破四旧”的狂喊,王继声挡在崇福寺山门:“这是文物,不是四旧!”他高声宣读国务院关于保护文物的文件和周恩来总理的相关指示。

  次日,造反派们卷土重来,朝着大门扔石头,合力想推开山门。王继声猛然打开大门,“想拆崇福寺?没门!有我在,你们休想踏进一步!”

  惜乎,“王魔”无法分身。同样价值极高的三官庙,就在小将们激昂的口号中,被拆成废墟。他事后赶去,捧着已然化绚烂为腐朽的残砖断瓦,跪地嚎哭,晕倒在地,从此一病不起,继之撒手人寰……

  这场面,太过悲怆,当地流传下一句民谚:朔县拆了三官庙,气死保德王继声……

  图片

  ▲崇佛寺将精致写入了骨子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美到极致、吞吐着丰富历史信息的琉璃、彩绘、牌匾、花窗、斗拱以及神佛们,其实极其脆弱,能活过千年的,万不及一。幸而有梁思成、林徽因、王继声们的跋涉、歌哭与拼死护佑,今人才有了与先人声息相闻、心魂相通的机缘,这个国、这个民族,也才不会在文化上断流……

  然而,梁林在历史中尚有回响,王继声几乎湮没无闻。我试图找到他的小像,未果。幸有山西朔州市朔州区滋润乡的小学老师徐永红,记录下了“王魔”的故事。然而,故事传之未远,哪怕去到崇福寺的游客,也不知道,他们眼前这片历史深处冒将出来的莞尔一笑,是一条汉子拼将一死护在身后的。

  王继声,不该被世人遗忘。

  在佛光寺宁娘子的身侧,在崇福寺五重深院中,或是在那些塑像目光所及的角落里,可不可以为林徽因、王继声留上一尊小像呢!好让后代们知道,三晋不独有“宁公遇”这样慷慨的供养人,也有这样以命相搏的国宝守护人……

  深深一揖。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作者供图)

  (专栏作者:李泓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刘渝西

  审核 | 蓝希峰

  制作 | 胡晓蝶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